首頁 八字 易经占卜 正文

後天八卦”方位結構分佈

 後天八卦”方位結構分佈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為肩,八六為足,五土居中。這是後天八卦數序分佈規律。後天八卦數序分佈規律在分析具體事物時應用的比較多一些。比如在《奇門遁甲》的推導方法中,想“遁”出那個“甲”來;《九宮飛星》中,想知道現在或某時的場的分佈情況等 後天八卦方位的序數傳遞規律及傳遞方法你要掌 握的話,很多事情都很容易分析解釋。要是搞不清楚的話,好多事情的規律就無法找到合理的解釋。

  同樣其分布圖的上面表示前,下面表示后;左邊表示東,右邊表示西。前面表示南,後面表示北。同樣也是同“先天八卦方位”分佈一樣的表示各方位。比如在這屋裡,橫着鋪用這種後天八卦的分佈規律:離表示南、坎表示北、震表示東、兌表示西、巽表示東南、坤表示西南、艮表示東北、乾表示西北。此屋門開在東北方―艮位上,應該這個方向(指西邊)人坐的比較多點,隊形東西方向長一些。大家看,這屋子西邊的人坐的是不是比較多一些,隊形也長一些。因為(艮)土生金(兌乾)嘛,場力往那邊去,人就不由自主地就往西邊、西北方向聚集。這邊(指西南方位)肯定人就會少很多。因為艮位跟坤位相衝(相差180度)。“西南得朋,東北喪朋”,“東北得朋,西南喪朋”。地面的場力相衝減弱着,使人不由自主的感到不舒服,所以去那邊的人就自然少一些了。因為大家進出都要經過這個門,大家又都是易學愛好者,這個場力是共同的。只有與大家的思想、想法不一樣的人,往往才會坐到與大家對立(相衝的位置上)。當然,今天來與易學做對或持懷疑態度的人是少數了。不信大家可以看看這會場人員的分佈是不是如此。易學中所反映的這種場效應,它不是說這是誰推算出來的結果,事物之間它就是這麼個分佈運行規律。自主不自主的事物就都符合了這個規律性。所以說,你如果把易學的知識弄懂掌握了。用它去觀察分析事物的規律,就用不着掰着手指頭在書本紙張上用天干地支去沖合或怎麼個標畫了。只要易學規律你搞清楚了,你頭腦中就形成了這麼個規律概念。不同方位之間的規律就是按“後天八卦”這個場力變化的。

       分布圖上它為什麼還要表示前後呢?有時你不知道你站的位置是在東西南北的哪個方位上。反正你前頭就是前面,後邊就是後面,左邊就是左邊,右邊就是右邊。按“後天八卦”方位分佈,看周圍的事物在你的哪個方向上,以你自己為坐標原點(為核心)。那麼這個位置是我的前邊的話(指屋子的正西方),這個地方(指自己的右前方,即屋子的西北方)就是坤位,那就是巽位(左前方),震位(左邊)、坎位(正後方)照樣可以鋪用,一樣的道理。

  看看後天八卦方位中序數是如何分佈的?上面是9,下面是1,左邊是3,右邊是7,左上是4,右上是2,左下是8,右下是6。可是它有一個什麼特點不同於先天八卦方位的結構呢?多了個“五土居中”。本來土位應該處在中間位置,但是“後天”分佈上它不在正位上,而是放到右上方的位置上了。這是“後天八卦”序數及方位的分佈。

  後天八卦数字傳遞又是什麼規律呢?由1→2→ 3→ 4→5→ 6→7→8→9再到1。這就是它的数字傳遞規律。實際這是描述後天八卦內部場力發展(傳遞)的規律。咱們平時講每年的運氣怎麼走哇?太歲在哪么?現在走到什麼卦位上了?等等……你要是知道了後天八卦分佈內里的這種“碰撞”發展趨勢,那你就會知道現今這些場力的分佈情況及趨勢。

  那麼,這個力這麼傳遞會達到一種什麼樣的效果呢?先從其卦序的結構來講:其對面卦的卦序相加再加中5為:
  9+1+5=15; 2+8+5=15;  4+6+5=15; 7+3+5=15。
  再看其橫向卦序相加為:
  4+9+2=15; 3+5+7=15; 8+1+6=15。
  豎向卦序相加為:
  4+3+8=15; 9+5+1=15;  2+7+6=15。
  對面及橫平豎直各卦序數相加其和均為15,從数字結構上看它是平衡的。
  後天八卦方位為什麼這麼來安排?咱們再看看它的卦及卦中一些陰陽爻分佈情況是什麼規律?
  先看看所有陽卦序數之和:6+3+1+8=18;
  再看看所有陰卦序數之和:2+4+9+7=22。
  陰陽卦序數之和不相等,不平衡。

  通過內部“粒子”的“碰撞”(前面講的先天八卦分佈的內部是波動性)達到整體的平衡。這種粒子性的“碰撞”類似物理學中的“布朗運動”。也就是說,後天八卦分佈結構的內部運動及變化,是為了達到整體的平衡與穩定。

  你辦事過程中間,如能尋找到一個好的合局的話,事情就容易成功。比如:今天在開會講座問題,你就可以把後天八卦方位分佈往會場上這麼一平鋪。如果一個人在這個位置坎位上發言。他發完言后,一定是坤位這個人發言。緊接其後往往又是這個震位上位置上的人發言……以此類推發言下去,特別有意思。只要是這次會開得好,最後做出的決議是比較統一的,往往都是按照這麼順序規律發言的。你要是用易學規律注意觀察分析周圍的事物,就會發現周圍的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都自主不自主地符合了易學規律。

  然而在一天的時間里,不同的時辰中,這種場力的傳遞都在“無時無刻”的不斷地變化之中,不是固定不變的停留在某個位置上,但都非常有規律性。不是說這些方法光是在紙上批來算去的,而是這些規律就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工作的周圍。
  因此“易”中說“百姓日用而不知,聖人之道鮮矣。”

  看到沒有,整個系統(通過前面舉的開會發言的例子)內部運動(發言)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整體大局的平衡與穩定(和諧及達到共識)。這是一種認識事物的思想方法。只要事物不符合這個規律了,那事物本身就不穩定不平衡了。不平衡不穩定了你馬上就得按易學規律想辦法尋找造成不穩定不平衡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然後你利用易學中場的平衡理論規律馬上去調整,就能夠使事物整體重新達到平衡穩定。 

  古時候,我們的祖先研究的是一種現在稱之為“場效應”的規則。在運用這種場效應規則的時候,可以讓你得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場效應不是說在紙上畫畫寫寫所能解決的問題。比如,那邊是金位(指教室的西邊與西北邊),兌金、乾金都在那邊。過了那個(西偏西南)門,那邊坤位上就沒什麼人了。因為教室的門在艮位上(東北方),艮土生金,因此場力向金方,故而人們不由自主地喜歡往西及西北方坐。坐在那裡感到踏實舒服,而西南方坤位與艮土為相衝的位置(二者場力的方向相差180度),故而人坐在那裡心神不定,會有一種相排斥的力作用在自已身上。這種作用力與自己到這裏來的目的場,有一種反作用。因而坐在這裏不自主的就會感到不舒服、不踏實(除非坐在此處的人的目的與大會的目的是相對立的人),因此就不願坐在這個位置上。這就是前面我們在開場白時講的那個規律(後天八卦方位分佈的場效應規律)。沒辦法,大自然自主不自主的就是這麼種規律。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