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易经占卜 正文

在天成象與財富

《易經》里講“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象便是現象,形便是形狀。現象可以看作動態的過程,形狀可以看成是靜態的結果。天為陽為動態,地為陰為靜態,所以在十個天干之中,也可以理解為,陽干為自然界中五行的動力,陰乾為自然界的五行的形質。

易學中的名詞,一般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比如一個陽與一個陰,他們代表了一種對立,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概念。這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比較明顯的區別。比如說,甲木是陽的,即可以用來表示樹榦,也可以用來表示自然界中木的五行之氣,而乙木除了代表樹根以外,還代表了自然界中實在的木。現象是“虛”的,形狀是“實”的,這裡是象與形,好比人的“想”與“行”,就成了“在天成想,在地成行。”了。人世間有一種規律,就是人們都是想的象天一樣的高,但行為做起來,卻要從低處着手。拿古人的話來講就是:“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人這一生的想法有很多,但真正做的事情卻就是那麼幾件。

  大自然中的“象”與“行”,是互相影響並且互相依存的,它們之間對立並統一着。這是中國古代的辨證哲學,非常的微妙精深。比如,我們在前面的內容中講過,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表示的是自然界中向上的力量,但這隻說了一半,這裏不過是說五行水的動態之“象”,也就是水“氣”的角度來講的。大自然中,五行之陽水為動態的“氣”,這個力量由下往上走。水氣上升的過程中,自然有大自然萬千的現象,所以講這裏講的是“象”。水的象為陽,當陽盡時陰生,有就是說水的象走到盡頭時,便開始成形。所以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完整的講應該是,水氣由上升至天,然後變成水的形,再降下來。真正有形的水,是由上往下來的,我們喝水也是由口裡喝,然後順着在身體內由上往下流。這裡是講形與氣,也就是形與象的關係。在這裏講到水,我們可以看一下,為什麼在易學中講,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試想大自然中必須要先有濕度(水),然後有溫度(火),繼而萬物才能生長(木),這裏水與火是體,也就是根本的條件,是因素。萬物生長后必須要發揮其功用,如樹木長成了要做成桌子,椅子,樑柱,這時便需要金來修理。在人的身體上右就表示金,大多數人拿刀拿工具都是用右手,寫字也是右手。金是來整理製造這個世界的。樹木被金造成材以後,終有腐壞掉的一天,然後歸於大地(土)。這裏的五行數,也就是五行的順序,這個道理明白了以後,人做事情的話,就會比較有條理,然後而能順理成章。 一陰一陽謂之道。

  我們人做事情,往往是先有“想”,再有“形”,這個想就是古人所謂的天,這個行就是古人所謂的地。所以做事情要成功,第一步先是想好。要想不讓自己去做壞事情,第一步也是先制住自己的想法。這想為君,行為臣。所以古人講,天為君地為臣。在中國的中醫裏面,在治療上講究治本,而不是去治標。這個與現代的西醫正好相反。中醫的整套理論中,都是講“氣”的,這個“氣”也就是他可以通過人面部的“象”表現出來。區別象與形在這裏要細會。氣就是天,也就是君,他與我們人的“想”有着很大的聯繫,所以人們的思想輕鬆的話,往往面部的氣色就好。中醫診斷的是“氣”治療的還是“氣”,也就是說治療的是“君”,是病的根。氣與形是一對對立的關係,所以在中醫里往往是病在左治右,頭疼而醫腳等等。這就是我們中國易經的偉大發揮。不僅醫學如此,兵法、管理、生活處處都是這個道理,細心的觀察會發現,世界是如此的簡單。

  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人人都要整天的在忙碌。這個可以說成是“象”。而人們忙碌之後,是以到手的“金錢”為結果。這個可以說成是“形”。當我們在消費錢財的同時,很多人可能沒有察覺到,我們手裡的金錢,其實正是我們或他人忙碌后的“形”。這個“形”被一張紙替代了,這張紙“形”前身的“象”,正是人們日復一日的辛苦與勞動。現在很多的人高消費,講究排場。其實他們可能還不知道,他們奢侈掉的不僅僅是紙幣那麼的淺顯,他們揮霍掉的是很多人的辛老。所以講浪費是可恥的,揮霍是罪惡的。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誡子篇》上曰:“靜以養身,儉以養德。”儉即少欲。少欲從物質方面來講,就是減少耗廢。古人認為這樣便是有德。現代有很多人不理解這個儉與德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其實聯繫大得很,如果一個人去減少物質與錢財的消耗,那麼這個人就等於變相的給人們減少了勞苦,試想,金錢是用勞動與汗水換來的,金錢更是人生命的片段換來的,一個人減少耗費就是等於減少別人的血汗。這就是古人講儉以養德的理念。在中國的古代,凡是有德之士,個個在衣食起居上都是非常的樸素、節儉,不象現代人,一件名牌服裝,就是一個工廠工人一年勞動的工資,一頓飯就是搬運工干一個月的苦力。

  我們這個世界是一個因果的世界。比如,人們的忙碌是因,得到的金錢是果,人們的想法是因,做出的行為是果,人們的付出是因,得到的回報是果……等等。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勞心者治人,勞力是治於人。”前面我們講過,心為君,而行為是臣。勞心的人是在“君”上下手,所以要“治”人,而勞力者是在“臣”上下手,所以要“治於”人。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中,腦力勞動者的財富,要遠遠的大過於體力勞動者的財富。從這些現象與規律,可以更加深化一個道理,“天”是決定於質的,“地”是決定於量的。腦力勞動者為 “天”,他們的勞動效率與報酬完全體現在質上,而不是量。體力勞動者,他們的效率與報酬卻往往與量有關。所以說,體力勞動者的財富收入在努力,不過是個量的變化,而沒有質的飛越。所以古人有句話叫:“大富在天,小富勤儉。”當年魯迅先生最初是學醫的,後來他覺醒到,拯救人類的根本還要從心上下手。治人身體的病只能保人身之小安,而治人心裏的病,才能使我們的民族強大起來。后棄醫從文開始了自己一生的革命與教化事業。有很多的宗教家,雖然他們沒有參加人類的一些物質建設,但他們的偉大之處,是在做一項人類根本的建設,那就是人心的建設


@-------------------------------------------------------@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