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易经占卜 正文

漫談奇妙的太極圖

漫談奇妙的太極圖

  我覺得要立體的理解太極圖,將它看作太極球,因為這樣更符合我們這個三維宇宙中的實際生活中我們體驗到的陰陽聯繫。那麼那個平面的背景就變成了立體的一個環境,它與陽魚、陰魚是一個包含的關係,既從外部包含陰與陽,也將陰與陽分割開來,外包和中分陰陽的是一個東西。  這個外包陰陽、同時又中分陰陽的第三體非是陰陽之外的另一種“有”,而是“無”。所謂“有”就是存在,凡存在不論是外部世界的一切實體還是主觀世界的一切規律,理論、思維、情感都是有形狀、有邊際,有起始有終結的,而“無”無形狀、無邊際、無始無終。這個無既是太極球中陰陽魚的背景、環境,也是陰陽魚中間的那條分割線(弦)。

 

  有了陰陽魚之間的那條S線,存在的差異性、多樣性才能凸現出來,無此弦就是一片混沌,陰陽不分。此弦一劃,陰陽肇分,這條線將原始混沌分割開來,一分為二,產生了兩個對立事物,於是在一體中出現了多樣性、差異性,但這條線同時又將這兩個對立的存在之間聯繫起來,使其能夠相互作用、聯繫,存在之間的一切作用就是穿過這條線進行的。這條線實際上不應該理解為實的,而應該理解為虛的,是凹進去的,就象一條溝一樣,是一條深不見底的深淵,可以看作是“無”、“空”、“虛”。陰陽之所以能夠互相作用、互相聯繫就是因為這個“無”。萬事萬物之所以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聯繫,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變動不定的就是因為它們全都生長在“無”上(用佛家的話說就是“緣起性空”)。

 

  具體一點來說,男女、上下、天地、屈伸、前後、愛恨這些形容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的一對對陰陽概念所代表的一對對存在之所以能夠相互聯繫、作用,必然需要一個環境,這個環境是一個空間,就象演員演出需要一個舞台一樣。有了這個舞台,這一對對的陰陽就能夠在上面進行演出。

 


   存在的聯繫是陰陽的聯繫,一存在與另一存在發生聯繫時,就是一存在藉助另一存在轉變自己的陰陽屬性的時機。如將壺中水倒入杯中這一事件中,壺與杯就發生了聯繫,壺中水由有變無,被中水有無變有,壺中水是一個由陽(有)變陰(無)的過程,杯中水是一個由陰(無)變陽(有)的過程  這裏需要明確,每種存在都擁有多種陰陽屬性,存在與存在的聯繫可以是兩個發生聯繫的存在中的一對陰陽或者幾對陰陽的聯繫,並不是只有一種。但是某一事件發生時,必然是其中一種陰陽聯繫起主導作用。  

 

       這裏正好用得着形象的太極圖(立體的看作太極球更形象),存在的聯繫就是太極圖中的陰陽包含、相互轉化。聯繫的結果就是陰陽轉化。陰陽轉化的實質就是就是用而再用,生而再生。任何存在不和其它存在聯繫就無法進行陰陽轉化,就無法延續存在的價值  在無限存在間進行着永不停息的無限聯繫、無限作用,這種聯繫佛家用緣起、因果法則來闡述,而西方科學用各種各樣的公式、定律、規律闡述,中國傳統思想則用簡潔的陰陽法則來闡述。 

 

       仔細分析太極球,這裏存在着四種因素:陰、陽、無和對這三者的那個觀察者。但當你去體會那個觀察者時,又會出現對觀察者的觀察者,出現了第五者;再去觀察,又會出現第六者(第三個觀察者)……如此無限多重。這種現象可以理解為這是“無”在創生出一個個觀察者。“無”意欲觀察,於是產生觀察之“用”,觀察之“用”一起,觀察者即出現。能觀察者與所觀察者中間是“無”,觀性即是無之性,有“觀”就有兩個對立物――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這是一個不斷創造的過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陰與陽在無中展開,在無中活動,通過無進行聯繫、作用。陰陽儘管是抽象的存在,但相對“無”來說又是有形的,可以稱為陽,“無”可以稱為陰(陰者隱也)。所以可以將陰陽魚通稱為有,陰陽魚活動在其中的那個無形無質、無前無後、無頭無尾的事物就是“無”。沒有無就沒有有,沒有“有”就不可能體會到“無”,就象一個硬幣的兩個面,相反相成。


  生活中的一切,行、走、坐、卧(動作),喜、怒、哀、樂、憂、思(情感),視、聽、觸、嗅、思(感覺、思維)……這些動詞表示的都是一種主、客體的聯繫,一種用。這些用的流轉永不停息。而用的流轉離不開能用的主體和所用的對象―客體,有了用,主體和客體才能發生聯繫。可以這樣理解,為了讓用流轉,道創生了主體和客體(陰與陽)。道蘊含着無限的用,道欲讓這些無限的用實現,從而獲得實際的而非理念的“用”的體驗,為此道創生出無限的主、客關聯體,每一對主客關聯體都實現一種用。但是在具體的存在上可以有多種主客體對,如人身上就有多種感官可以實現多種用,如眼睛的“看”用,耳朵的“聽”用,皮膚的“觸”用……,每種“用”必定具備三種因素――用、使“用”者、被“用”者;使用者與被用者是不同的,但是又是互相依賴的,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只有深刻理解“無”才能理解存在之間的聯繫是對立統一的聯繫。

 

   道為了體驗不同的用,將自身分為主、客兩對立物,有對立才有聯繫,有對立才有用(如我們常說看到了、看到了,沒有那個“看到”的對象就沒有“看”)。在深層的角度上看,主體、客體都是一種方便,真實的是用的不斷流轉――“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用的流行就是生生不已,不斷的變遷,此生生不已之機不可遏止,道創生的慾望無有窮盡。你只能通過永恆的轉化、永遠的變易(周行而不殆)體會那個絕對的事物(獨立而不改)。

 

       每一種用轉換到下一種用使得流轉不已的方法是“反”,“反者道之動”。用本身也是一對一對的,開與合,工作與休息,愛與恨,屈與伸,呼與吸,上與下……  這一對對用其中一個是外耗的,是生、長、顯現,是陽;與之對應的另一個用是內斂的,是收、藏、隱,屬於陰,它們之間的關係是陰與陽的關係。為什麼要一對一對的創造用?這是為了形成閉環,形成一個園。


  閉環就是一個用的流程,不閉環則發而不能收,無法再發。閉環就是發出去再收回來,確認經歷了什麼,改變了什麼,進行一下休息,吸取力量再用。形成閉環就是一個成長的再回家的故事。它是一種出門的歷驗,帶着豐富的經歷回家。在外遊歷的時候心中要有家的感覺,不要忘了回家,回家才能休息,才能重生,才有再次遊歷的力量。陽就是出發,陰就是回家,遠出的遊子要知返,要知道回到道這個家中。道的恩情怎能忘!他們白紙黑字杜撰在書上的案例說的頭頭是道,不是巧合便是嘩眾取寵,不可相信。試想,有這種本事,早當神去了,哪有時間著書立說。絕大部分人學周易,都是在故紙堆里撥亂反正的研究呢,並非順理成章真正意義的學。所以,耗時費力,異常艱辛。其實,學習周易預測並不難,學習量也不大。其核心是要有一個準確無誤的教材,再有一個能答疑解惑的人。不要兩三月,便能登堂入室,折其佳枝了。


@-------------------------------------------------------@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