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易经占卜 正文

談談地支的奧秘

 談談地支的奧秘

 

         是誰在製造出地支的五行規律?是太陽和地球的相互作用,太陽發出的光和熱,為地球的氣候環境帶來有規律的變化,這種有規律的變化製造出了地支五行之氣的有序運行,因此,只要對月支與時支的變化進行追蹤,就會明顯地發現它相應的五氣變化。

         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當中,每個月份都有一個相應的干支,在一天的十二個時辰當中,每個時辰都有一個相應的干支,稍為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月份與時辰對應的地支是固定不變的,什麼月份,什麼時辰,它們擁有的地支十分清楚,絕對不會錯亂,也不能人為地改變,農曆的正月為寅,二月為卯,三有為辰,四月為已,五月為午,六月為未,七月為申,八月為酉,九月為戍,十月為亥,十一月為子,十二月為丑。在時辰的定位上,晚上二十三點到凌晨一點為子時,一點到三點為丑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早上五點到七點為卯時,七點到九點為辰時,九點到十一點為已時,十一點到十三點為午時,十三點到十五點為未,十五點到十七點為申時,十七點到十九點為酉時,十九點到二十一點為戍時,二十一點到二十三點為亥時。

     將天干與月份和時辰對照,則會則發現,天干與月份與時辰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對應,只是有規律地轉換,從這個問題中說明,一天的時間變化,一年的季節變化,重點在體現地上五行之氣的變化,地支的排列,則是對地上五行之氣變化過程的如實記載。

     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的根據是什麼?這個問題,相信人們都已經非常清楚,地球圍繞太陽旋轉一周即為一年,在一年當中,月亮則圍繞地球旋轉了十二周,於是人們將月亮圍繞地球旋轉一個周期的時間定為一個月,這是一年有十二個月的原因。

     為什麼十二個月都要配上一個有五行性質的地支呢?這不是隨意性的劃分,而是由每個月所擁有的性質特徵來配備。

    人們將一年十二個月的氣候變化,按照四個明顯性的特點,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季的特點是溫暖,夏季的特點是炎熱,秋季的特點是涼爽,冬季的特點是寒冷,四季的變化規律,體現了陰氣陽氣相互作用產生的變化過程,先從春季的陰氣漸消陽氣漸長階段開始,再發展到夏季的陽氣極盛階段,然後轉入秋季的陽氣漸消陰氣漸長階段,最後發展到冬季的陰氣極盛階段,完成一個年運動變化周期。

   人們從一天的氣候變化中,發現了它與一年的氣候變化有相應的同步,早晨顯得清涼,中午顯得炎熱,傍晚顯得乾爽,午夜顯得寒冷,形成一個小四季的運行變化周期。

    十二個月與十二時辰的地支排列告訴人們,寅卯月與時為風氣旺盛,已午月與時為火氣旺盛,申酉有與時為金氣旺盛,壬癸月與時為水氣旺盛,辰戍丑未月與時為土氣旺盛。

    以現在的科學知識來看,引起一年四季氣候與一天晝夜氣候發生變化的原因,完全是由於地球圍繞太陽旋轉運動製造出來,重點體現為一個固定地域對太陽能量吸收狀態的變化,太陽光和熱的變化,製造出一年的氣候變化,製造出一天的氣候變化,由此更加就肯定了太陽是地支五行之氣的產生來源。

    從原理上分析,一天的氣候變化,相當於對一年氣候變化的縮小,而一年的氣候變化,則相當於對一天氣候變化的放大,對一年中十二個地支月份性質的分析,更容易發現地支規律中的秘密。

      在陰陽運動規律上,從陰消陽長開始,到重陽極盛,然後進入陽消陰長,再到重陰極盛,它們的相互作用是一個非常有序的漸變過程,雙方的不斷量變,再由量變引發質變,由於一年的季節變化,為陰氣陽氣相互作用后的具體形式,處於陰陽運動規律周期中的每一個月份,都有自己特定的陰氣與陽氣的量變狀態,於是形成了各自的特點:

    比如寅卯處於陰氣漸消,陽氣漸長階段,性質體現為風木,已午處於陽氣極盛階段,性質體現為火熱,申酉處於陽氣漸消,陰氣漸長階段,性質體現為燥金,亥子處於陰氣極盛階段,性質體現為寒水。

    由特點而分成四季,這人們容易理解,而不能理解的問題是,同樣處於陰氣陽氣運動變化周期過程中的辰、戍、丑、未,為什麼又要成為季節的過渡期?這一切都是量變引發質變的結果,由於一年四季十二個月的性質特點,全部由地球上的陰氣陽氣相互消長變化所造成,其原因是:

    當陰氣漸消,陽氣漸長發展到寅卯月時,它風木的性質最明顯,風的特性作用力最強,當發展到辰月時,雖然還是處於陰氣漸消,陽氣漸長過程中,而由於小小一點陰氣不斷漸長而產生的量變,已經造成辰月的性質上發生了變化,此時,它既不再體現為風木性質和程度,但又未能達到火熱性質的程度,於是成為兩者之間的性質過渡期。

     在已午月,陽氣極盛,火熱的性質最明顯,火的特性作用為最強,當進入戍月後,陰氣開始復蘇,這點陰氣的出現,雖然還很弱小,但這一點點的量變,已經造成戍月性質的改變,此時,它既不再體現為火熱性質的程度,但又未能達到燥金性質的程度,於是成為兩者之間的性質過渡期。

     當陽氣漸消,陰氣漸長發展到申酉月時,燥金的性質最為明顯,燥的特性作用力最強,當發展到戍月後,雖然還處於陽氣漸消,陰氣漸長過程中,但小小一點陰氣不斷漸長的量變,已經造成戍月性質上的變化,此時,它既不再體現為燥金性質的程度,但也未能達到寒水性質的程度,於是成為了兩者之間的性質過渡期。


     在亥子月,陰氣極盛,寒水的性質最為明顯,寒的特性作用力最強,當進入丑月后,陽氣開始復蘇,這點陽氣的出現,雖然還很弱小,但一點點的量變,已經造成丑月在性質上的改變,此時,它既不再體現為寒水性質的程度,但又未能達到風木性質程度,成為兩者之間的性質過渡期。

     辰、戍、丑、未為前後兩個季節的過渡期,雖說它由前個季節逐漸消退,后個季節逐漸增長產生,但這四個過渡期都有一個固定的時間表,這樣,就不得不引發人們產生質疑,在實際的氣候變化中,這四個季節過渡期究竟有沒有氣象學方面的科學依據呢?其具體的發生原理是怎樣的呢?

     地支的五行之氣是對地球氣候環境的忠實記載,它的運動變化過程必然有自然現象在演繹,其原理也必然在大自然的變化演繹中顯露出來,只要用心分析,必然會有體會。

     人們所說的氣候環境,基本上是指對人們生活影響最大的低空大氣層,這個層次的氣候變化,對生物的影響最大,特別是它在溫度濕度和風力等等方面的變化,直接在左右着生物的生長狀態。對近地大氣層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它重點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為近地的大氣溫濕度,也稱作為“天氣”,另一部分為地表層的溫濕度,它包括陸地與海洋的溫度,也稱作為“地氣”,雖然天氣與地氣都從太陽中吸收能量,但大家都知道,天氣來自稀薄的氣體吸收的能量,而地氣則來自厚實土地吸收的能量,由於組成的物質不同,於是造就了天氣與地氣各自有不同的性質特徵,天氣吸熱快,散熱也快,變化迅速,地氣吸熱慢,散熱也慢,變化緩慢。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遇到這樣的情形,炎熱的夏天里,在陽光的強烈照耀下,風帶着酷熱,地面熱得燙腳,此時,若遇到一陣突然而來,迅速而過的狂風暴雨,大雨過後,空氣涼爽了,但地面還帶着溫熱,這就是天氣變化快,地氣變化慢的體現。

    由於天氣的變化與地氣的變化之間,在過程中存在有一個時間差,地氣的變化必然要滯後於天氣的變化,這個時間就差就成為了季節過渡期的製造者,比如在夏季的時候,天氣炎熱,地氣也炎熱,當季節轉涼時,天氣迅速跟隨着轉涼,但地氣還帶着餘熱,在慢吞吞地開始發生變化,逐漸地轉涼,於是出現了天氣的冷在逐漸增加,而地氣的熱在逐漸消退的現象,這就成為前一個季節消退,后一個季節增長的過渡。

    因為春季有一個特定的性質風,以寅卯為純正的性質體現,夏季有一個特定的性質火,以已午為純正的性質體現,秋季有一個特定的季節燥,以申酉為純正的性質體現,冬季有一個特定的性質寒,以亥子為純正的性質體現,於是木氣漸消,火氣漸長的過渡期製造出了辰土;火氣漸消,金氣漸長的過渡期製造出了未土;金氣漸消,水氣漸長的過渡期製造出了戍土;水氣漸消,木氣漸長的過渡期製造出了丑土。

     古代的人們在經過實踐觀察后發現,每個月分的五行性質,並不是從當月的初一開始,也是說並不是以月亮的運行為依據,而是以陰氣與陽氣的量變為依據,這種依據在氣候上的反映,是有據可查的,為了讓人們準確地劃分每個月的性質時段,古代的人們找到了自然界中能夠判定量變的標定點,創造出了一套以二十四個節氣為性質量變定位點的劃分方法,二十四個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與十二個月分五行之氣的關係:

     從立春時分為起點開始,經過雨水,到驚蟄點前止,是以陽木性質為主體的時段;
     從驚蟄時分為起點開始,經過春分,到清明點前止,是以陰木性質為主體的時段;
     從清明時分為起點開始,經過穀雨,到立夏點前止,是木氣向火氣轉換的過渡時段;
     從立夏時分為起點開始,經過小滿,到芒種點前止,是以陰火性質為主體的時段;
     從芒種時分為起點開始,經過夏至,到小暑點前止,是以陽火性質為主體的時段;
     從小暑時分為起點開始,經過大暑,到立秋點前止,是火氣向金氣轉換的過渡時段;
     從立秋時分為起點開始,經過處暑,到白露點前止,是以陽金性質為主體的時段;
     從白露時分為起點開始,經過秋分,到寒露點前止,是以陰金性質為主體的時段;
     從寒露時分為起點開始,經過霜降,到立冬點前止,是金氣向水氣轉換的過渡時段;
     從立冬時分為起點開始,經過小雪,到大雪點前止,是以陰水性質為主體的時段;
     從大雪時分為起點開始,經過冬至,到小寒點前止,是以陽水性質為主體的時段;
     從小寒時分為起點開始,經過大寒,到立春點前止,是水氣向木氣轉換的過渡時段。

     從節氣與月分的關係中可以看到,寅月的木氣從立春點才開始,卯月的木氣從驚蟄點才開始,辰月的土氣從清明點才開始,已月的火氣從立夏才開始,午月的火氣從芒種才開始,未月的土氣從小暑點才開始,申月的金氣從立秋點才開始,酉月的金氣從白露點才開始,戍月的土氣從寒露點才開始,亥月的水氣從立冬點才開始,子月的水氣從大雪點才開始,丑月的土氣從小寒才開始。

     月份與時辰的地支規律可以給人們一個明顯的體驗感覺,比較容易理解,人們一定注意到,在年份和日份中,同樣存在有一個相同的地支系列,年份以十二年為一個地支變化周期,日份以十二天為一個地支變化周期,這兩個周期表示的是什麼?如果也是表示溫度、濕度、風力的變化過程,為什麼人們對此不會有明顯的感覺?

      年支與日支同樣是表示地球上五行之氣的變化過程,這是毫無疑問的,雖然在已午年,全年不會有特別炎熱的氣候現象,在亥子年,全年不會有特別寒冷的氣候現象,同樣,在已午日,不會特別特別炎熱,在亥子日,也不會特別寒冷,這令到人們很難感覺到年與日地支變化的存在。人的感覺不明顯,說明它的產生的變化規模比較弱,影響是肯定存在的,只不過它們被月份與時辰地支產生的明顯現象所掩蓋,不能因為弱,就忽視它的存在,年份與日份地支所產生的影響,仍然有一定的分量,一樣可以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發生作用。

      年支的程序表達了一個十二年為周期的五氣循環過程,日支的程序表達了一個以十二天為周期的循環過程,由於地氣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太陽的光和熱,這就說明,我們祖先在遠古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地球對太陽能量的吸收並不是每一年都等量相同,而是有多有少,存在有一個以十二年為周期的量變過程,而且還發現,地球每一天吸收的太陽能量也都發生變化,有一個以十二天為周期的量變過程。

     地支傳遞出了一個信息,地氣的五行性質,是地球吸收太陽的光和熱后,由大氣層與地表層的溫差變化共同產生,無論是年支、月支、日支、時支,體現的都是大氣層溫濕度與地表層溫濕度相互作用過程規律,由於月支與時支的變化程序最為明顯,最容易為人們感覺和認識,只要認真地了解月與時的地支變化,就可以從中認識年支與日支的相應變化過程。

      當再回頭看地支的時候,就會明白: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在記錄著大地五氣的變化狀態,從地支的陰陽屬性從看到,子表示寒水處於強盛狀態,丑表示為濕土處於衰弱狀態,寅表示為風木處於強盛狀態,卯表示為風木處於衰弱狀態,辰表示為濕土處於強盛狀態,已表示為熱火處於衰弱狀態,午表示為熱火處於強盛狀態,未表示為濕土處於衰弱狀態,申表示為燥金處於強盛狀態,酉金表示燥金處於衰弱狀態,戍表示為濕土處於強盛狀態,亥表示為寒水處於衰弱狀態,地支的排列,體現了五行性質的有序變化過程,有一點需要明確的地方,地支不是數,它們之間沒有一個在量上的重疊相加關係,但由於地支的排列順序固定不變,故又可以當成為數來運用。


@-------------------------------------------------------@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