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易经占卜 正文

為什麼說易學是科學之母?

為什麼說易學是科學之母?


    
    易學是科學之母,有易學然後才有科學,沒有易學就沒有科學。人類的科學理論,科學發明及科學技術都是易理範圍內的產物。易學與科學的關係就象一對母子關係,人們不能夠本末倒置地把科學作為標尺來量度易學,看它符不符合科學,這樣做等於是問一個母親象不象她的兒子一樣地滑稽可笑。在沒有科學出現之前人類已經可以生存,在沒有易學出現之前人類還未能夠生存。
 
《易經・繫辭上傳》說:“乾坤其易之蘊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可見,自從混沌初開,天地定位之始便有了易。所以《易經・繫辭上傳》又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科學只是屬於“大業”的其中一個分支,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之時的產物,是近幾個世紀以來才漸漸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
 
這門學科既然有它誕生之日,亦必然有它消亡之時,逃不出大自然有生必有滅的自然定律,不可能和天地永存。易則不然,它無所始,無所終,與天地共存,只要有天地的存在,易就會存在,它只有盛衰之期,沒有消亡之日,具有永恆性。所以《易經・繫辭上傳》又說:“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由此可見,科學與易學比較起來,就象小河與大海,不可同日而語。
 

易是什麼呢?所謂易,一言以蔽之:易即道也。那麼什麼是道呢?所謂道,就是宇宙的基本規律、終極真理,永恆不變而存在於宇宙間的那個本體。換句話說,易學就是講宇宙基本規律、終極真理的一門學問。所以《易經・繫辭上傳》說“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這門學問是依據宇宙的基本規律而主導人事,它的理論是基於宇宙中萬事萬物的發生、發展、變化和消亡都是有“定數”的這樣一種哲學思想而立論的。這種哲學思想雖然與我們人類“貪嗔痴”的本性相抵觸,有些人不願意接受它,但是它極其客觀地反映了宇宙中萬事萬物的真實狀況。

宇宙中的這個“定數”是哪裡來的呢?是誰製造出“定數”的呢?它是來自於一個與天地永存的因果守恆定律。

因果守恆定律永遠存在於宇宙之中,具有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特徵。這個特徵雖然在我們的感覺器官里對它發揮不了作用,看不見,摸不着,但是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可以感知得到,只要是我們的智慧真正到家了,就會悟得到它的存在狀態。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中每天發生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宇宙中沒有事物會無緣無故地發生,沒有事物會無緣無故地發展,沒有事物會無緣無故地變化,也沒有事物會無緣無故地消亡。換言之,所有事物的發生、發展、變化或消亡必有前因,所有事物的發生、發展、變化或消亡必有後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宇宙中不存在某些無源之因,也不存在某些無續之果,即是說宇宙中沒有始祖因,也沒有終末果。因與果的關係一環扣一環,彼此之間呈網狀球形,有限無邊,頭尾相接,因即是果,果即是因。某B因既是A因的果,也C果的因;某A因既是B果的因,也是某前因的果。因與果的關係合之可以為一,分之可以為兆,具有無始點,無終點的特徵。由於因果是這樣一個形態,所以宇宙中的因果關係就有一個總變量,永遠不可能增多,永遠不可能減少,沒有人可以無緣無故地創造一個因使它的總量增加,也沒有人可以無緣無故地滅掉一個果使它的總量減少。基於這個緣故,萬事萬物的發生、發展、變化和消亡都成了“定數”,換言之即是被這個因果律註定了。所以《易經・繫辭上傳》說:“……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有的人不懂易理,認為事物的結果可以由人隨意改變,這是因為沒有認真深入地思考過這個因果關係的緣故。首先,如果一個事物的結果我們還不知道最終會是怎樣,那麼我們就沒有必要去改變那個未知的結果;若是我們已經百分百地肯定這個事物的最終結果必然會是怎樣,那麼我們也就無能為力去改變那個必然結果。
 
正如人人都能夠百分百地肯定自己最終必然要死亡一樣,可是有誰能夠改變這個結果呢?為何這麼恐懼的結果不設法改變,卻要設法改變日常小事的結果呢?其次,所謂改變結果,就是某事本來的結果應該是這樣,我們令它無緣無故地變成了那樣。換言之,假設A因本應結B果,事實上我們令它無緣無故地結出了C果,這就是謂之真正的改變;若是加入了D因然後結出這個C果,那麼這不是真正的改變,而是D因的必然結果,換言之即是本該如此。

比如一個學生以前不肯用功讀書,因而成績不好,後來他努力用功讀書,成績就漸漸好了起來。從表面上看,這個學生是通過行為的不同而改變了成績的結果,事實上他並沒有真正地改變了成績的結果,他後來的好成績是本該如此。因為他之前成績不好,是A因(貪玩)使他結B果(成績不好);後來他改用了C因(用功),就變成了D果(成績好)。這個結果不是把A因的果改變了,而是改用了C因,是C因結出的果,換言之就是成績好是C因結D果的必然產物。
 
如果這個學生依然是A因(貪玩),而無緣無故地結出了D果(成績好),那麼這就是真正的改變。他後來之所以改用這個C因,亦不是無緣無故,還要牽涉到另一些其它的因(比如父母對他說讀書不好就會沒有前途等)。如果A因(貪玩)的力量比C因(用功)對他產生的作用大,那麼他依然會是A因結B果;若是C因(用功)的力量比A因(貪玩)對他產生的作用大,那麼他就必然會是C因結D果。而哪個因對他產生的作用大,那個因對他產生的作用小,是因與因之間的角力。哪個因的力量最大,在角力中勝出,最終就會結出哪個因的果。這個學生就只得被動地接受那個結果而作出相應的行為,並不是他無緣無故的選擇。

再比如某人以前很貧困,後來他想改變現狀學了佛,從此時常行善積德,幾年後他發達了,變得富貴雙全。在佛學的理論中,每個人都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以這個人自己的親身經歷果然不假。事實彷彿就擺在這個人的面前,在沒有學佛之前他窮困潦倒,學了佛之後他就變得飛黃騰達。這個人必然會深信學佛可以改變命運。
 
但是這個人卻不知道這是他的命本該如此,跟學不學佛沒有直接的關係。這個人之前的貧困,是A因(行衰運)結B果(貧困);後來的發達,是C因(行好運)結D果(富貴)。學佛是E因,這個E因只結F果(心善),並不結D果。所以全世界有幾億學佛的人(同是E因),不是人人都能夠富貴(同結D果)。甚至有的人是越學越倒霉,越學越貧困,這就是E因不結D果的明證!

這兩個例子是用最簡單的方法說明因果的問題,其實因果的關係遠比這兩個例子要複雜得多。有一因結一果,有一因結眾果,有眾因結一果,有眾因結眾果,有直接的因果,有間接的因果等等眾多現象。不過無論是哪種現象,說到底仍然都是因果的一種必然關係。

易學是基於這個因果的“定數”原理而創立的,所以它才具有預見性,才可以預測事物。人們不承認“定數”一說,也就是等於不承認因果律,也就是等於認為萬事萬物的發生、發展、變化和消亡是事出無因,全部都是無緣無故的。
 
易學的門類分支很多,不下一二百種,大的分類有抽籤,占卦,算命,風水等等。儘管門類繁多,各有各的演算和推斷方法,但是全部都是基於因果律的定數原理而立論。所以易學的一個最大特點是隨意性很強,人們可以隨意抽籤,隨意起卦,隨意斷事,看起來彷彿是毫無根據,其實隨意的背後隱藏着被因果律註定的必然性。

也許有人會詰問,如果一切都是定數,那麼做人還有什麼意義?努力奮鬥又有什麼意義?每天坐等運到就是了。這是不明事理的人說的糊塗話,實為智者所不取。既然定數註定事情的結果,同時也註定了事情的過程,我們不能夠把過程一概省略掉(請參閱拙文《凡聖問對》)。這個道理就象每個人的人生那樣,死亡的結果是被註定了的,任何人也改變不了,可是有誰會因為明白反正改變不了這個結果,他就不讀書,不工作,不結婚,有病不去醫治,每天坐在家裡等待死亡的到來呢?
  
與易學的原理和而不同的科學,它是力圖反映客觀事實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但是它的定義至今還沒有一個全球統一的認識。什麼是科學?不同的人對它會有不同的解釋和解讀。即使是科學家之間也是見仁見智,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不過有一點是得到基本公認的,就是它的特點是“反映客觀事實及其規律”。
 
人們把“反映客觀事實及其規律”作為科學的基本特徵比較準確地表達了科學的概念,問題是“反映客觀事實及其規律”是有時段性的,不是永恆不變的。今天認為某理論是反映了客觀事實及其規律,明天人類的認識提某了,就會認為今天的理論是錯的,沒有真正地反映了客觀事實及其規律,要推翻今天的理論。所以筆者認為科學的定義是:所謂科學,就是一切以最新認知的客觀事實為依據,新理論不斷地變更舊理論的一門學科。
  
不斷地變更舊理論,建立新的理論,正是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沒有新理論的建立,就沒有科學突飛猛進的發展。不過這樣就帶出了一個問題:今天得到公認屬於科學的事物,明天被新理論否定,那麼這事物究竟是科學的呢,還是不科學的呢?今天公認屬於不科學的事物,明天被新理論肯定,那麼這事物究竟是科學的呢,還是不科學的呢?後天再有一個新理論出現,推翻了今天和明天的結論,那麼這事物究竟是科學的呢,還是不科學的呢?所以,以今天的科學理論作為標尺量度一切事物,符合的就說它科學,不符合的就說它不科學,這種思維方式是有缺憾的!
  
易學是以宇宙的終極真理為標準量度事物,科學是以最新理論為標準量度事物,這是兩者的不同點。以宇宙的終極真理為標準量度事物,它的標尺是永不改變的,具有絕對真理性;以最新理論為標準量度事物,它的標尺會因理論的改變而改變,只能是具有相對真理性。由於這個緣故,所以大凡符合科學的事物,它亦必然符合易學;符合易學的事物,它卻未必符合科學。這是因為易學比科學更加迫近真理的緣故。違背易學的事物,它亦必然違背科學;違背科學的事物,它卻未必違背易學。這是因為易學比科學更加宏大的緣故。
 
人們用科學的理論未必可以解釋得了易學,用易學的理論卻可以解釋得了科學,這是因為易學象大海,科學象河流,大海可以容納得下百川,河流不能容納得下大海。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霍金的《時間簡史》被認為是科學的經典理論,它的理論與易學的理論有着某些不謀而合、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它才得以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從而被人奉為經典。
  
科學家們不一定懂得易學,但是他們的發明創造必然符合易理,決不會與易理相悖。因為易理無所不在,它的哲理是孕育科學的搖籃,只不過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罷了。愛因斯坦就曾經說過:“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易學作為人類最偉大的一門哲學,易學不是科學之母又是什麼呢?


@-------------------------------------------------------@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