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在國外的傳播和研究
《周易》在國外也早有傳播。有學者據考古發現以為,早在商末周初,夏易《連山》即已傳到希臘一帶。據文獻記載,日本早在文武帝大寶二年(唐武后長安二年,702年)曾頒大寶令,要求學生通曉一二經,經分大、中、小,其中便有《周易》。以後日本出現了一些易學家,清代編的巨型叢書《四庫全書》還收有日本易學家山井鼎撰的《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含《周易考文補遺》十卷。現代日本易學家則有田豐三郎、鈴豐由次郎、高田真治、內騰虎次郎等人,皆有易學作品。日本現代易學注重用西方文化來治易學,有些成果值得借鑒。
《周易》在西方的傳播則要晚得多。西方人最初對《周易》感興趣的是來華 的傳教士,他們把《周易》譯成多種西文並介紹到自己國內,這開始於17世紀。西方最先譯介《周易》的,當推法國傳教士金尼閣(1577~1628)。他的拉丁文譯本於1626年在杭州刊印,可惜已佚。1659年,到中國的比利時耶酥會士柏應理(P. Couplet,1623"1693)與他人用拉丁文翻譯出版了《中國之哲人孔子》,內附《周易》六十四卦及六十四卦的意義。一般認為這是《周易》傳入西方之始。
@-------------------------------------------------------@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