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易经占卜 正文

周易河洛文化物象源頭

周易河洛文化物象源頭
 
 
  河洛文化的源頭在哪裡?人們一直在關注着、探尋着。就筆者所見文獻,最早出現太極圖的著作是北宋朱長文所撰《易經解》。其八卦圖之環中為上陽下陰的陰陽魚黑白太極圖,圖為S形曲線。其後,如南宋張行成之《翼玄》、明徐�p之《古太極測》、明趙�智�之《六書本義》也都載有太極圖,曲線多為反S形。這些均為我們今天所見太極圖的基礎。自宋以降的學者大都認為,河圖、洛書以及作為河洛文化物象的太極圖,俱傳自陳摶,並由邵雍集其大成。由於難於確認太極諸圖的源頭,致使一些學者認為上述諸圖是由陳摶等人偽造出來的。而有的學者如義理學派的黃宗羲在《象數論序》中就說:“魏伯陽之參同契,陳希夷之圖書,遠有端緒。”這是說,其源頭要比溯之於陳摶和魏伯陽的時代更為久遠。

  我國古代文化的傳承走過一條至為艱難的道路。適如清人胡煦所云:“大抵周後漢初,儒流專門之學,率是口耳授受,故凡有文辭可記誦者有傳,遇無文辭可記誦者無傳”,“若先天古易,止有卦畫,河圖洛書只有圖象,則儒家亦不傳,是以漢魏晉唐宋初之儒不見圖書,羲易圖書不傳於儒流,而方伎家藉此竊窺造化乃秘寶之”(《周易函書約存》,后同)。所以,蘊藏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易經,一直到北宋初才由陳摶推明象數,因玩索孔子三陳九卦之義而得其遠旨。宋代學者圍繞宇宙的生成說進行了長時間的爭論。一說太極為理,一說太極為氣,這就是當時學術上的理氣之爭。“易有太極”當作何解?據《說文》:“有,不宜有也。”段注云:“又為更然之辭。”若此,釋“易有太極”為“易不宜有太極”,絕難說通,而釋為“易就是太極”則十分貼切。《易》是什麼?朱熹說:“先天圖有變易交易之妙。”這說明,沒有變易就不成其為易。所以,“太極”就是“是生兩儀”的已生變化之象,也是陰陽已判之象。同樣,“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都是變化之象,也就都是“易”。由此,便可觸摸到先天卦圖與孔子易傳的關係。
 
   《說卦傳》雲:“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邵雍注曰:“數往者順,若順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雲數往也。知來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故雲知來也。”(《百源學案》)所以,胡煦說:“孔子之傳全是解說先天圖。”然而,孔子的《易傳》又本於何所?宋易學家雷思齊說:“老子自西(應為東)周傳授孔子造易之原。”(《易圖通變》)孔子曾入周向老子問禮,《周易》應在所問之列。在老子思想與“易”的關係上,邵雍曾說:“老子,知《易》之體者也。”如《道德經》四十二章雲:“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與《易・繫辭》同樣,都是對陰陽二氣交感涌動狀態的描繪,也是對具有兩儀和四象的陰陽魚太極圖的描繪。同樣,《道德經》第六章稱:“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老子認為,玄牝就是可以為天下之母的“道”。“玄牝之門”則是處於內和外,即天地與玄牝之間的中間層次。這一層次就是已發動的陰陽二氣,是天地由以生成的天地之根。《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書亦云:“天道圓圓,各復其根。”這些都是老子對陰陽魚太極圖的描繪。胡煦所說“老莊之文出於易”說的當是老子之前的古易。孔子《易傳》與老子和古易的承襲關係由此焯然可見。
 
  古易的源頭,《易・繫辭》雲:“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是說伏羲受河圖啟發而發明八卦。元人王申子認為,“伏羲之易本於河圖,河圖中宮天五地十,太極也。”(《大易緝說》)這是說河圖與太極圖都是在伏羲時代問世的。關於河圖,筆者認為其實就是由黃河奇石組合而成的太陽石圖譜。太陽石是僅見於洛陽新安、孟津地段的黃河中的奇石。相傳龍馬負河圖而出的圖河故道就在孟津地界。由太陽石圓點圖象組合而成的圖象方陣,由伏羲推演為河圖,並由此發明了八卦。洛書的出現當與之相類。陰陽魚太極圖又是如何被伏羲捕捉到的?我認為就圖象而言,簡直就是對現成黃河奇石的臨摹寫照。近年在黃河小浪底水庫修建過程中,曾有陰陽魚太極石出現。有兩種曲線圖形,一為S形,一為反S形。而我所見的一S形太極石的陰魚有陽眼一隻。側視之宛如一棕色魚�u�鏊�中。伏羲只是將這樣的現成圖象賦予了兩儀與四象的含義。而陳摶和邵雍的功績則在於恢復了伏羲所創先天陰陽魚太極八卦圖的本來面目。
 

   在反覆研究先賢陰陽魚太極八卦圖及易學著作基礎上,又經對太極奇石的長久觀察,筆者認為,古太極圖應是上陽下陰的反S形曲線圖形。將其配以先天八卦則為陰魚之陽眼與離日相對,而陽魚之陰眼與坎月相准。這應成為陰陽魚太極八卦圖繪製準則。若此,則環中太極圖在離的位置是兩陽夾一陰(兩陽是陽魚尾和陰魚陽眼)的離中虛之象;坎的位置則是兩陰夾一陽(兩陰為陽魚陰眼和陰魚尾)的坎中滿之象。我們若把環中的太極圖分開旋轉,陰陽魚順旋(向魚頭方向)時,八卦為左旋,此時經過某一點的八卦順序就是如邵雍所說由震而離而兌而乾,是為數往;相反,陰陽魚逆旋(向魚尾方向)時,八卦為右旋,此時經過某一點的八卦順序則是由乾而兌而離而震,是為知來,這恰又是離日由東而西的升落過程,也是知來的過程。由此可得出陰陽魚的旋轉規律:向魚頭方向為順旋,向魚尾方向為逆旋。根據這一準則,按照《易・說卦傳》之“帝出乎震”一章繪製,知來為震巽離坤的順序。如此,則後天陰陽魚八卦太極圖應是左陽右陰,逆旋左行的S形圖象,與先天太極圖的曲線正好相反。這就是“是故易逆數也”的含義。
 
  遠古的先民們也正是通過反覆觀察、演示太陽石和陰陽魚太極石從而得到啟發和靈感。孔子曾感嘆“河不出圖”,說明從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即已不再有這樣的奇石出現,所以陰陽魚太極圖的真相就這樣被湮沒了數千年。今天我們能見到這樣的兩種不同曲線的太極石,的確彌足珍貴。緣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易圖首創於伏羲,湮沒於中古,復興於有宋,系情於洛陽。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