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易经占卜 正文

漫談演兵與-梅花易數

漫談演兵與-梅花易數

       中國的諸子百家中,兵家是東方文化支流,主流要算是播道兩家.《漢書,藝術志,兵書略》中雲:“兵家蓋出於古司馬之職……這些也是梅花易數的基礎
 
       易日:古者弦木為弧(即木製弓),刻木為矢(箭),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可見《 易經》 與兵家的關係。《藝術志》計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共五十蘭家.兵家理論最早可說來自《易經》,例如,《易經》的“謙”卦,它取象為艮下坤上,艮象徵高山,坤表徵大地,卦象則描述了高山在地下,這就表示了有“謙虛”之意.該卦的初六爻辭日:“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意思是叫謙虛再謙虛,不管遇到什麼困難與阻力皆有辦法去解決的可能,所以“用涉大川,吉”。例如,秦末农民戰爭中一段膾炙人口的鴻門宴,就是謙得吉的。當時雙方兵力是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今陝西省臨漁縣東),沛公(劉邦)兵十萬在霸上。項羽準備好次日攻擊劉邦軍。項伯因與張良友善想救張良,而張良與劉邦商量好,叫張良以兄事項伯,結為親戚,並讓項伯轉告項羽,“吾入關秋毫無所敢取,籍吏民,封存府庫以待將軍,所以守關者,備他盜用也。”這樣的謙卑,因此使劉邦免軍敗之危難和鴻門宴的暗算,使劉邦保存了勢力。

      《象傳》雲:“謙謙君子,卑以自救也”,在軍事上就是以柔克剛。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與易經十分一致,他的戰略思想基木上是以柔克剛。在老子五千之言的著作《老子》一書中,都涉及到兵法。清朝有個王夫之,曾說;《老子》 一書言兵者師之(《宋論》)。訓沽學大師章太炎也認為《老子》一書概括了古代兵書的要旨,可以稱為哲學家論兵的軍事哲學著作,這一著作也源出於《易經》的“謙”卦,並有所發展。

        《老子》中的“柔弱勝剛強氣三十六章這句話是從易經的謙卦爻辭中引入約,漢書・ 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 易之嫌嫌,謙而四益”)而且大有發揮,說:“弱之勝強,柔之勝剛”。老子書中引申比喻到水的柔弱,水雖很柔軟,但“天下之至柔,馳聘夭下之至堅”(四章),這兩句話可用下例說明:如從山崖上流下的水滴,經過一段長久的歲月,就能滴穿堅之石頭,這就是謙柔自卑的優越緒果。“柔弱勝剛強”在“老子”中稱之為微明。孫子兵法有些觀點也是由此而來,例如,孫子・ 軍事篇曰:“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這正是孫子將易經軍事哲學思想實踐用於軍事中的很好例證。

       《易經》的精華,就在於陰陽對立變化.春秋時期政治家范蠡,是楚國宛人,後為越國大夫,幫助勾踐消滅了昊國,被提拔為上將軍。他首先把陰陽用於軍事行動,以隱蔽與退守為陰,進攻與顯露為陽.他言道:“臣聞古之善用者,贏縮以為常,四時以為紀…… 天道皇皇,日月以為常,…… 陽至而陰,陰至而陽,…… 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與之俱行,后則用陰,先則用陽,近則用柔,遠則用剛・ 蚤晏無失,必須天道。”〔《國語・ 越語下》)這些話的意思是:“陽至而陰,指的是當敵人聲勢浩大地來攻時,我方應採取守勢或退卻。“陰至而陽”是指敵方隱敝的布陣,我方就故意顯露軍容來試探敵方的跡象,火力偵察,即屬此例。“后則用陰,先則用陽”。是說當我軍在戰鬥途中晚到,對敵情不了解或了解甚少時,自己應隱蔽起來。但是與此相反,當我軍先進陣地時,可乘敵方長途行軍疲勞,還不等他有喘息的時機,立即發起攻擊。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近則用柔,遠則用剛”,是指敵我雙方相距較遠時,我方軍容兵勢,可以暴露出來威攝敵方。“蚤宴無失”是指要陰陽處理的適當,就會沒有失誤。“必順天道”指的是得人心,順乎自然規律。如夜攻不同於白天攻擊.雨天不同於好天氣.正義之戰能取得人民和世界輿論支持等等,都是天道,也即客觀自然規律,作戰時必須考慮到這一些因素。

        考易經的之繫辭上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是指陰陽變化或樸素轉化的道理。歷代軍事家利用這一道理.去發展軍事理論與戰略戰術。例如,在老孫子兵法中,我們看到不少術語,是來自《易經》的,像:“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進退”和“勝敗”等等軍事術語,皆可從《易經》中看到。更重要的是不在於這些術語來自於《易經》,而在於一些軍事家通過軍事實踐發展了這一相互的軍事辮證思想。例如從《易經》中的陰陽思想,可推出上述兩個對立術語的轉化道理,而且還可通過具體辦法促成其完成找們期望的轉化。

        總之,易經的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方式與方法,對軍事理論的發展、戰略戰術的制定,皆有很大的啟迪與影響。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