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干支周期與六十四卦的關係(上)
古代曾以卦紀年,兩卦值一年,六十四卦恰值三十二年。《易緯.乾鑿度》說:“法干乾坤,三十二歲而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拆,復於貞也。”
以上是說,每年兩卦合一歲周天之數,即36O°,三十二對卦值三十二年即:
36×32=11520(策)
《易.繫辭》有"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的說法。
上述用六十四卦演繹的三十二年是公度年,實際上的回歸年三十二年不足,朔望年三十二年有餘。而干支周期每年皆閏(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則為三十。
11520÷360=32(公度年)
11520÷365=31.56(回歸年)
11520÷354=32.54(朔望年)
11520÷384=30
事實上回歸年即干支年,31.56回歸年亦即31.56干支年。而這裏為了求其可公度性,特以閏年計之。總之,六十四卦作為可公度性、全息性的數學結構模式將回歸周期與朔望周期嚴謹有序地統攝起來:
23040÷360=64(公度年)
23040÷365=63.13(回歸年)
23040÷354=65.08(朔望年)
23040÷384=60
干支與公度法密吻(60×6= 360°)。然而干支日與回歸年欠5天,5.25×70=367.5天(多2 天)。可見,七十年干支與回歸周期大致吻合。
關於三十年與六十年周期,《素問.天元紀大論》論之更詳:"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周天氣者,六氣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不及太過,斯皆見矣。"《孟喜與》:"卦以地六,候以天五,五六相乘,消息一變。十有二變而歲復初。"古代物候五日為一候,五日又是時辰干支之周期。5×6=30天( 360時辰),而卦氣六日七分為一卦,一月五卦,6×5=30天,再乘十二月為歲式。這樣,卦氣與干支周期融為一體。而三十年為月干支甲子周期之六周(五年為一周),六十年為月干支周期之十二周,亦為年干支周期之全數。三十年與六十年中含七百二十氣與千四百四十氣。氣即節氣,1個節氣為十五天,那麼求其一年公度:
720×15=10800
10800÷30=3600
1440× 15=21600
2I600÷60=3600
由上可知,上述方法皆採用3600公度年測量方法。
西漢初年的《淮南子.天文訓》中也有關於一年、十年、六十年三種周期的記載。其中一年分五段,每一段為七十二天;十年也分為五個階段,每段為七百二十天。六十年亦有千四百四十氣,恰合一周六十歲。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