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半貫求官
英風凜冽“泣馬坳
“泣馬坳”位於蓮花縣城北面閃石和坊樓接壤的山腰上。這坳名的來源,還得追溯到南宋年間一段悲壯的故事。
這是一條荊棘叢生的羊腸小道,從嶺下繞着這座大山蜿蜒而上。蹊徑崎嶇,少少行人。
殘陽銜山,鳥鵲歸巢。正是日落黃昏的時候,這條古道上突然泛起了一支為數不多的人馬,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盤旋而上。由於坡陡路窄,戰馬都是牽着上山的,有時還得推着上山。也許跑累了,它們不停地仰面嘶鳴,好像嚷着要歇腳了。而它們的主人也早已氣喘吁吁,汗流滿面,有的甚至拖着馬的尾巴在上坡,還真是人困馬乏了。
最早泛起在坳頂的是兩位戰袍染滿了血跡的年輕將軍。不是別人,正是勤王之師,官授湖南招討使的吳希奭的兩個兒子,即吳官和吳節。數日前,這兩員小將奉了父命,率部馳援困在方石嶺的文天祥軍隊。誰知趕到空坑時,文天祥軍隊已經轉移,而他們這支援軍卻落入了元軍布下的口袋。經由一番血戰,總算突出重圍,但損失了不少弟兄。就在這時,探馬來報,元軍總管親自坐鎮指揮圍剿勤王軍隊。家鄉堡子圍已被元兵團團圍困,危在旦夕。吳官、吳節聞警,大吃一驚,急遽揮師回歸,日夜兼程,抄近道迅速馳援老家。
這會登上坳頂以後,吳官長長地噓了口吻,高聲喊道:“總算快抵家了!”吳節隨着接上了話茬:“不知父帥那裡的情形怎麼樣了?”
吳官沉吟片晌,自言自語道:“希望蒼天保佑,父帥及弟兄們平安無事,等着我們兄弟一塊團圓,同心協力撲滅敵寇!”
這話剛住口,他倆各自牽着的兩匹棗紅馬突然兩蹄刨地,“咴咴”地嘶叫起來。吳節凄然一笑:“兄長,這兩匹坐騎也頗通人性,歸心似箭啊!”
吳官便伸出右手,撫摸着自己的這匹棗紅馬,深情地嘆道:“勤王,連日來你隨我馳騁沙場,日夜奔跑,早該累了,回到老營后,我一定讓你休息三天三夜,恢復元氣。”
白吃的法寶
吳節見狀,不無感想地也撫摸着自己的那匹棗紅馬高聲喊道:“抗元啊抗元,我兄長說的話你也聽懂了么?我們是兄弟,你們倆也是兄弟啊。凡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生死,共災禍。等趕跑了元兵,再給你們披紅掛花慶功!”
兩匹棗紅馬似乎聽懂了主人的話音,俱都雙眸含淚,仰面嘶鳴不已。
原來,這兩匹棗紅馬俱都是前幾年西域向朝廷納貢的名馬,全身赤紅,像一團炭火,膘肥體壯,飛躍時鐵蹄踏得石頭冒火花,震得土地直打抖。前年,南宋朝廷派出大臣前來袁州、萍鄉犒勞,誇獎了一批名馬。吳希奭自己留下了一匹,其餘按收穫巨細賞給了手下。吳官和吳節照功行賞各得了一匹。為了註釋自己勤王抗元的刻意,吳官給自己的這匹馬取名“勤王”;吳節則給自己的坐騎取名“抗元”,以提醒自己,時刻不忘使命。而且都和這些坐騎迅速確立了深摯的情緒。它們馱着自己的主人在戰場上揮戈殺敵,縱橫自若,立下了赫赫戰功,讓眾人為之矚目。
……
軍隊陸續上到坳頂,稍微休息了片晌。眼見得紅日已經西沉,夜幕就要降臨。為了在天黑前趕回堡子圍,吳官宣布啟程,繼續前行。可當他牽着“勤王”的韁繩朝山下走時,這馬竟然四蹄就像在地上生了根似的,紋絲不動。吳節的那匹“抗元”同樣云云容貌。
兄弟倆不由好生新鮮,都納悶了:今天自己的坐騎怎麼不聽主人的話了?
吳官便拍了拍“勤王”的脖子,動情地說道:“勤王啊,勤王,我知道你累苦了,可我們也疲倦極了。幸虧已經離家不遠,你就打起精神再多走一段旅程,回營后讓你在馬廄里痛愉快快地睡上三天三夜,行么?”
“勤王”連着搖了三下脖頸,仰面嘶鳴三聲,隨即兩行熱淚沿着雙頰淌落。“抗元”隨着也嘶鳴三聲,熱淚滔滔而下。
吳官、吳節目瞪口呆,相互對視片晌,雙雙驀地醒悟過來,這胯下坐騎挺有靈性,今日突然哭泣流淚,豈非是有什麼不祥之兆?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氣死局長的賓館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