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幽默故事 正文

我們為什麼找不到“好事情”

怎樣活得有意思

我們為什麼找不到“好事情”

時間:2012-04-29 作者: 編輯:小故事

  賈曉明,北京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應專心理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首批註冊督導師。

  這個時刻,念書這種行為的最終目的也許就是事情。把腦殼埋在書籍里近20年,為的就是找到一份好事情。然而,許多抱着高學歷浪蕩在人才市場上的高才生卻不停埋怨——為什麼我們總也找不到好事情?

  我們對“好事情”有誤解

  在天涯論壇上有一位網友爆出自己找事情的履歷,用的是“不堪回道”4個字:“2006年我碩士結業,原以為找事情不會太難,我是奔着月薪過8000元和戶口留京的雙重指標去的。誰料,晃悠了3個月,最終卻只找到一個民企營業員的活兒,收入很不穩固。拼集着幹了兩個月,我就告退回家溫習了。那時的想法是,博士結業后薪水一定能高些,而且可以留高校,這樣的事情也對照穩固。

  “2007年順遂考上博士,然則怎麼也沒想到,等到2009年結業時,碰上的是博士就業高荒年。各大學留校指標少不說,被經濟危急這麼一鬧,博士的薪水也直線下降。在跟20多個名牌大學的博士‘拚命廝殺’后,我終於進了一家國企,然則得從最底層做起。同硯聚會時,我發現6年前本科結業的同硯月薪都比我高。”

  類似的埋怨另有許多,人們發現,似乎越是高學歷的人越是難以找到好事情。這是為什麼呢?

  這裏首先有一個問題:什麼叫好事情?根據這小我私人的尺度,顯然民企營業員算不得好事情。若是我們做個觀察,也許大多數人都這麼以為。文案、營銷、服務類等事情,大學生都不屑於去做,在他們看來這些都不是好事情。

  為什麼這些事情就欠好?由於它的門檻低,人人都能做,於是高學歷的人就以為它欠好。

  轉頭再看看一些人眼裡的好事情:高薪,穩固,不用吃太多的苦,事情環境恬靜體面。這就是對好事情的界說,固然某種水平上這也代表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價值取向。隨便翻看幾本雜誌打開幾個網頁,你看內里推許的人是怎樣的?都是it精英、股市牛人,他們的最大特點就是年數輕、身價高。固然,這其中另有一個問題:好事情的“好”不光體現在薪水上,還關乎這份事情是否體面。人人都喜歡it精英,若是有人說自己是农民企業家,靠賣襪子的,縱然同樣是身家上億,在人們眼中“襪子大王”也不如搞軟件開發的。也就是說,我們在潛意識中早就把行業分成了三六九等。我們想要的好事情,實在是讓自己看起來有體面的事情,而不思量它是否適合自己。

  “好事情”要跟自我價值取向相吻合

  所謂價值取向,就是說你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就我小我私人而言,我的目的就是當一個好先生,這個目的從來沒變過。在我看來,這就是最有價值的。有許多人之以是感應渺茫,是由於他們實在並沒弄清自己要什麼,或者弄清了,但在誘惑眼前又彷徨了。

  我有一個學生很有意思,他以為當大學先生很體面,事情很穩固,在決議考研前向我詢問大學先生的事情情形,好輔助他決議是繼續讀研究生直到博士,照樣做其餘。等我們談完以後,他說:“我欠妥大學先生了。沒想到大學先生那麼忙,有那麼多的事,有那麼大的壓力,收入也不高。”

  我常說小學生寫作文《我的夢想》,百分之八九十寫的都是做科學家、作家、解放軍什麼的,這實在是對照糟糕的教育。現實上科學家是什麼,他基本就不知道。科學家是怎麼生涯的,他們的研究要經由何等漫長的歲月,有多辛勤,他都不知道。但我們的教育只強調了這份事情的榮耀,隱藏了其他更真實的部門。

  “好事情”要相符自我能力的評估

  現在有許多人以為大學結業了,自己一定能做對照高端的事情,於是不屑做那些基礎性的事情。這就涉及自我能力的評估。好事情不是讓你施展到別人的水平,而是施展出你自己的潛能。這內里我稀奇想調強一點,那就是性格——性格決議運氣。

  好比說,有一些性格相對對照外向、有熱情、有活力、總是願意研究新鮮事物的人,他們對照有彈性,能忍受不確定感。這也是一種很主要的性格特徵。而與之相對的,有的人做事按部就班、有條理,然則有點墨守陋習。這種性格做許多事情也挺好,好比一些規則性強的事情,然則它也有很大的缺陷,就是締造性可能不夠,缺乏天真度。現實上,現在的中國正處於巨變時期,天天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偷窺與網絡時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