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
常德守護戰背後的歷史真相
抗戰時期守護常德的中國軍隊,是國民黨陸軍第74軍57師。
在易攻難守、無險可憑的情形下,以八千之師,對於裝備優良的四萬之寇,孤軍奮戰16個晝夜,僅剩師長余程萬率200餘人突圍(包羅兩名美國記者,其中就有著名的愛潑斯坦),險些三軍陣亡!同時給日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敵人在常德城郊丟下了上萬具遺體,大傷元氣。
戰後,蔣介石聞知常德失守,余程萬擅離陣地,震怒之下,下令將其免職、扣押,送交軍法處審訊,並揚言要將他判正法刑!余程萬被押解至重慶。
新聞傳出,常德民眾群情激昂,六萬多人署名作保,求免余程萬一死,第六戰區司令主座孫連仲、74軍軍長王耀武也出頭討情,57師的殘部更是感應奇冤難辯:指揮官竭盡全力守城了,為什麼還要被處罰?
最終,余程萬被判服刑兩年了事。刑期未滿,王耀武再向軍法處討情,將余保出,在第24團體制服役,漸升至第26軍軍長。
余程萬冤不冤?
說冤,也不冤。
戰前,蔣介石就下了死下令“一定要守住常德,駐軍須與城共生死”,並一再要求“不樂成,便成仁”。這下令的背後,是犧牲57師以纏住日軍主力的刻意。而余程萬立即複電:“守護常德,本師官兵,極感名譽,均抱與常德共生死之刻意……”
余程萬常訓誡屬下:“武士之職為國守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大戰前夕,他揭曉57師守護常德文告:“各級官兵應有堅定的刻意,應該認清生與死的界線。若是我們是為了守護常德,爭取國家民族自力自由而死,這死比生更有價值,我們每小我私人都市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就是我們怙恃、妻子,也同樣沾到名譽……總之,有虎賁存在,常德一定存在。”
要求屬下為國赴死大義凜然,為何最終主帥獨活?這是余程萬厥後遭到詬病的主要緣故原由。
說不冤,固然冤!
在艱辛卓絕的抗戰史上,由於敵我雙方武器裝備懸殊,面臨大規模進犯,那時的中國軍隊能在一其中級都會堅守5天已很難題,而74軍57師面臨數倍於己的敵人,在無險可守的情形下,堅守了16個日夜,這自己已經是事業!戰後的常德城,從東門直接就可看到西門,余程萬率領57師簡直已經做到了與常德共生死。軍隊已經打完,常德已成廢墟。
“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顧問主任等恪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制,誓死為止,並祝勝利。第七十四軍萬歲……”
這是余程萬發給司令主座孫連仲的最後電文。那時,城內大火蔽天,日軍已經從各方突入城內,余程萬自己也拿起槍,率殘部死據城西南一隅,與日軍拉鋸格鬥。
守城主官已經盡到了一切氣力,57師官兵也已經盡到了所有責任。
余程萬所欠的,只是一死而已。
在這種情形下,無論是從執行下令完成使命的軍事角度,照樣從為57師保留一焚燒種的情緒角度,余程萬的突圍決議都無可非議!
余程萬是什麼人?
這位赫赫著名、飽受非議的抗日名將,是廣東台山人。他1902年5月24日出生在廣東台山縣獲海區光大鄉的漲村,一個百十餘戶人家的小墟落。
在國民黨軍隊中,余程萬堪稱文武全才。他家境富足,早年受過優越教育,結業於番禺師範學校。番禺師範學校就位於現在廣州中山四路的番禺學宮,即厥後毛澤東主理的廣東农民運動講習所所在地。結業后,他就在周圍的番禺高等小學任教。
1924年,他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成為軍校中為數不多的有大專文憑的學生。因他的學識和老練,很快便脫穎而出,成為黃埔學生中第二個提升將官的人(第一位是水師局署理局長兼中山艦艦長共產黨人李之龍),那時年僅25歲。
- 共3頁:
- 上一頁
- 1
- 2
- 3
- 下一頁
美俄海軍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