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園裡的兩位大師
鄧稼先與楊振寧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與我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獲得者、核物理學家鄧稼先的友誼長達半個世紀,在天下科學界傳為美談。
楊振寧祖籍安徽肥西縣,生於1922年,鄧稼先是安徽懷寧人,生於1924年,楊振寧比鄧稼先大兩歲。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從美國留學回國后,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蜇曾留學日本、美國,歸國后先後受聘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哲學系教授。鄧以蜇和楊武之既是同鄉又是同事,兩人履歷大致相同,志趣相投,因而友誼甚篤,常來常往。他倆的友誼也延續到了孩子們身上。
20世紀中期,鄧以蜇將妻子後裔接到北京定居。鄧稼先就讀於祟德中學,楊振寧也在該校念書,兩人成了最要好的同硯和同夥。楊振寧的學業成就在班裡壓倒一切,鄧稼先很崇敬他。楊振寧以年邁的身份通知鄧稼先。受楊振寧的影響,鄧稼先在物理、數學等課程中的才智也施展了出來。楊振寧機智靈巧,同硯們稱他是“靈巧鬼”。鄧稼先忠實忠實,外號叫“鄧老憨”。下課後,楊振寧與鄧稼先險些形影相隨。這兩位志趣相投的同鄉、校友,自青少年時代便樹立起了遠大的理想:未來事業有成,一定報效祖國!
抗日戰爭發作后,楊武之一家隨校遠赴西南大後方。到了1940年,不願當日寇“順民”的鄧稼先和大姐一起從天津繞道上海、香港,經由遠程跋涉,歷經千辛萬苦,抵達雲南昆明。大姐將鄧稼先送到四川江津投奔四叔。次年夏,鄧稼先考取國立西南團結大學,攻讀物理系。此時楊振寧已是西南聯大三年級學生了。在該校,兩人又可以經常在一起探討學業、交流心得了。鄧稼先在數學、物理等方面獲得了楊振寧的詳細指導,鄧稼先對其姐說:“振寧兄是我的課外先生。”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不久,楊振寧考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攻讀博士學位。1946年頭秋,22歲的鄧稼先結業后,被北京大學物理系聘為助教。次年,鄧稼先考取留美研究生。行前,
他徵求在美國就讀的楊振寧的意見,問到哪所大學就讀較為合適。楊振寧回信,建議他到普渡大學去,因普渡大學收費低廉而且理工科水平很高,他在信中還說:“此校離芝加哥很近,我們兩人可以經常碰頭。”厥後,楊振寧還輔助鄧稼先申請到了普渡大學博士研究生的入學允許。1948年10月,鄧稼先與楊振寧的弟弟楊振平結伴,從上海搭船前往美國。鄧稼先順遂地進入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研究院,讀物理系。感動敵人的友情
1950年8月,鄧稼先獲得了博士學位。那一年他只有26歲,被人們稱為“娃娃博士”。1950年8月29日,鄧稼先與留學美國的100多名學者一起,千辛萬苦,奔向新中國的懷抱。往後,鄧稼先便和在美國的楊振寧天南地北,長時間失去了聯繫。
1958年秋,二機部認真人、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讓他隱秘加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事情。鄧稼先往後與世阻隔,全心投入到原子彈研究事情中來。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樂成。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又在羅布泊上空爆響。鄧稼先也因此被稱為“兩彈元勛”。
1971年夏,遠離22年後,楊振寧與鄧稼先在北京相見了。這是楊振寧自1945年公費留學美國后首次回國接見。彼時他脫離祖國已經26年了。
剛下飛機,在貴賓室稍事休息,外事接待職員便請楊振寧開列了他要見的同夥名單。在北京,他要見的第一小我私人即是鄧稼先!
那時正值“文革”中期,政治運動搞得是非顛倒,人人自危。即即是鄧稼先這樣執行隱秘而重大使命的科學家也未能倖免。曾經被作為珍愛工具研製核武器的元勛鄧稼先和尖端隱秘研究院的一些科學家及研究職員,包羅厥後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的幾位科學家,都被集中到西北某地辦“學習班”。
此時,楊振寧要見鄧稼先,險些無人知道他在那裡!
周總理親自出頭,命國防科研部門找!通過多種途徑,國防科研部門找到了正在西北“學習”的鄧稼先,並向他下指令:敏捷返京!這無疑是救鄧稼先於岌岌可危之際。楊振寧沒有想到,此時他的泛起,無意中也是無形中珍愛了鄧稼先,固然也即是輔助和珍愛了中國的“兩彈”事業!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能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