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敵人的友情
清華園裡的兩位大師
他倆的才氣與英俊都一個樣
1919年的清華園,有一對親兄弟般的好同夥,他倆不僅資質聰穎,而且都長得高峻英俊,走到那裡都是眾人矚目的工具。年長兩歲的陳岱孫來自福建,而周培源來自江蘇,二人相交甚篤,結識了新同夥也相互分享。
一日,周培源到同硯家做客時發現了一女子的照片,形象溫婉嫵媚。他原以為是同硯的新婚妻子,后得知她只是與同硯妻子相識。且尚未有婚約時,心中忍不住一陣竊喜。
照片的主人叫王蒂澄,雖不是王謝閨秀身世,但看上去秀氣雅緻,性格又豪爽大方,更憂傷的是,聰慧,很有靈性。
善解人意的同硯配偶覺察出了周培源對女子的“一往情深”,遂決議找時機將他倆先容熟悉。厥後,他與王蒂澄一見鍾情。隨後,為了讓密友分享自己的喜悅,周培源又趕快將王蒂澄先容給了陳岱孫熟悉,沒想到,陳岱孫竟也對王蒂澄發生好感。就這樣,王蒂澄陷入了“三人行”的尷尬田地。每次,當眾密友離去,只剩下他們三人面面相對時,誰都難以啟齒。
眼見王蒂澄左右為難的田地,陳、周二人為之心痛。那時,正值國家積貧積弱,他們商定:兩人出國留學,拿到博士學位回國后,再由王蒂澄做出最後的選擇。
君子之爭,其爭也君子
陳岱孫以優異成就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結業后,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博士。晚年的陳岱孫回憶說,哈佛的四年是他學習最主要的年頭。那時,經濟系有一個研究生自修室,天天除了上課外,研究生在那裡都市就某一個問題舉行討論,當討論泛起分歧,雙方看法難以協調時,就會高聲爭辯。最初,陳岱孫無法順應這種學習環境,由於在這種猛烈的頭腦碰撞中自己有些力有未逮。於是,他最先勤苦苦讀。四年裡,除了有兩個炎天加入中國留美學生夏令會的20天外,他沒休過星期天,也沒過一個寒暑假。
陳岱孫的耐勞,感動了他的導師。他被批准在哈佛圖書總館的書庫里使用一個擺有小書桌的小隔間的權力。在這個隔間星,他渡過了在哈佛的最後兩年。除了閱讀經濟學專業書籍外,
天天下晝四五點鐘,陳岱孫還到圖書館另一層的閱覽室,瀏覽文史哲類的書籍。這晚飯前的一兩個小時的閱讀,往往可以輔助他消除一天的疲勞,也可以讓他暫時忘卻對“在水一方”美人的忖量之情。能量源
與陳岱孫一樣,周培源也在美國勤苦念書。從芝加哥大學結業后,他進入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繼續深造,獲理學博士學位,並獲得最高聲譽獎。
完成學業后,陳岱孫、周培源劃分被清華大學經濟系、物理系聘為教授。此時,婚姻大事已無法迴避,最終,王蒂澄選擇了周培源。
清華園裡最耀眼的才子美人
婚後的周培源、王蒂澄,成了清華園內一道亮麗的景物。回到課堂里,周培源可是著名的嚴師。那時他解說理論力學,這是一門被學生稱為“聽批註白,做題不會”的課。對於學生們對這門課程的畏難心理,周培源自有說法:“題做多了自然就會了。而且做題好比狩獵,要自己打。”在這種嚴酷要求下,學生們培育起了自力鑽研精神,戰勝了未經思索就發問,一不會做題,就查題題的誤差。
周培源興趣普遍,最愛騎馬狩獵。一次,他力邀鄰人梁思成之子梁從誡破曉去圓明園廢墟打野鴨。他們在水塘邊的草叢里趴了好幾個小時,梁從誡連一根鴨毛也沒瞥見,周培源竟在一片黝黑之中打中了一隻野鴨。
固然,生涯並非總是詩情畫意。王蒂澄在生下兩個女兒后,患了嚴重的肺病,那時並無治療良方,她只好住進香山療養,家裡的一切都交給丈夫了。沒想到,周培源一介書生,絕不猶豫地肩負了重任。每到周末,他還要騎上自行車,在一條不平的土路上往返50餘里,探望病中的夫人。
1993年11月,91歲的周培源像昔日一樣,到夫人病房裡說完那番幾十年穩固的?情話”后,剛想躺下休息一會兒,沒想到,卻再也沒起來…… 面臨晴天霹靂,夫人一時難以接受,隨後,她很快鎮靜下來。當晚,夜深人靜,老人要女兒幫她做件事:“替我寫封信,貼在他心口。”那晚女兒寫了—遍又一遍,卻總難讓她知足。實在,信上只有19個字:“培源,你是我最親愛的人,你永遠活在我心中!”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一起老去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