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寓言名人故事 正文

一位生疏而親熱的同夥

家宴

一位生疏而親熱的同夥

時間:2015-05-08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他姓孫,是一個工人,與我的堯兒曾在統一個都會事情,是同伴同夥。

  那年,孫君去美國旅行,面臨“9·11”廢墟世貿大廈,即興寫下首詩《重修》:“公正是和平的土壤,退步是提高的通道,時間太短,空間太小,不能讓邪惡瀰漫,恐怖籠罩,為了人類配合的利益,寬容不嫌多,奉獻不棄少,讓我們相互微笑,熱情擁抱,用真誠把新的文明大廈締造。”

  我是從堯兒處讀到這首詩的,詩的每一句使我觸動,引起共識,說出了我心中想說而說欠好的話,句句銘刻心中,時時念及。在我家的周六聚會時,或我與同夥們談天時,都一再提及。

  昨晚八時許,電話鈴響,堯兒的聲音:“媽!有人和你語言,是在廢墟寫《重修》的詩人……”通常里這時,我坐在電視屏前,看着看着睡意就不期而臨,而這時聽說是我信服的孫君電話,馬上一掃朦朧。聽到電話里傳來孫君的問候,並說待日要來探望我,我高聲回覆“迎接迎接”,並忍不住的隨口念出“公正是和平的土壤……”這晚,我來了精神,直到寅夜,回憶起與孫君有限的來往。

  我進入暮年,身閑心安,返老還童,而生命的本能是需要接觸人氣、地氣的,那樣的生涯才有質量。因此在上世紀九十年月後期,我曾報名加入了魯迅文學院的函授班學習,每學期有一次為期三五天的面授流動,我們在某一個城墟市中。那次定在北京,恰孫、恭弘=叶 恭弘二位出差在京。堯兒總是關注我的起居,他囑託二位擠出時間,陪同我在面授流動竣事後,去京郊承德山莊一游。

  那是個秋天,我們在山莊旁的旅店裡用飯,孫君要了瓶二鍋頭,我驚詫,早餐也喝酒?原來孫君素不喝酒,只是為了禦寒。那天早上天氣清涼,我已穿上棉毛褲還覺風冷,而他卻只穿一條單褲,鼻尖紅紅,清鼻涕溜溜。見他碰杯仰首,似在喝葯,我暗地以為有趣,這另具匠心的創意!

  一到山莊外,有一小伙子熱情迎上來,滔滔不絕遊說,為我們取好景留影。果真下山時即送上照片,然而收費多多。顯然宰人太甚!於是我對小伙子說,年輕人營生,不能矇騙胡來要錢宰人,若頂真說理,你要受到責罰的……而孫君卻不聲不響地將如數鈔票交給小伙。我立刻啞然,以為自己滔滔說教,實屬淺陋。我徒增痴齡一個老嫗,卻少了寬容、體恤、同情弱者的胸懷!

  與孫君相處的两天,天天聽到他給家中打電話,“一再吩咐寶寶你要記着……寶寶你應該……寶寶聽媽媽的……”探問之下,才知道他的寶寶已是個十八歲的青年。

  何等浪漫的一個詩人!

  實在,我與孫君碰頭來往僅僅這一次,而且照樣十多年前。十多年了,路遇也許難以相識,然而在我意念中,他是我的摯友,老同夥般的帖近、親熱。 


    活出一個越來越大的世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