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寓言名人故事 正文

映山紅

陶塤

映山紅

時間:2012-07-18 作者:admin 編輯:小故事

  望着家門口那一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紅旗下歡呼的3個孩子,他笑了——為自己一個多月來所奔走的效果——家鄉這個窮山村終於有了第一所學校。只管這時刻它只是一所僅有4小我私人的民辦小學。
  就在一個月前,他,不為在大學相戀幾年的她的苦苦勸說和挽留所搖動,毅然放棄了與她一起留校任教的時機,義無返顧地回到了家鄉大巴山中誰人窮山村辦學。然而,辦學的艱難遠遠超乎想像:村子處在大山深處,村裡人很窮,孩子們沒有上過一天學,全都過早地投入了勞動;念書無用,已成為村裡人習以為常的看法,自然對他的苦苦相勸不以為然,甚至有人對他說你讀了那麼多的書不照樣回到這山溝溝里來了嗎?對此,他沒有泄氣氣餒,而是一家一戶耐心地給他們註釋知識的主要性……最後,只有3戶人家贊成讓孩子上學。他沒有放棄這3個孩子。他把他們帶回自己家裡,騰出一間空房做了課堂,山村便就此響起了朗朗書聲……
  他按捺不住這邁出第一步的喜悅,寫信告訴了在母校教書的她。她很快地回了信。她做不到當初所說的一刀兩斷,互不往來,只是在信里全是取笑:你才3個學生呀,你這不是大材小用嗎……他沒有計算,而是堅定告訴她,他一定會讓村裡所有的孩子都來上學。
  他的起勁追求有了不停的成效。一個月後,學校有了5個孩子;兩個月後,學校有了7個孩子;3個月後,學校有了10個孩子。每有一個新生來上學,他都給她寫信報喜。她也逐一回復,起先是取笑、怨恨,逐漸地,字里行間有了一份懸念……
  隔年春季開學,他的學校已有了20多個孩子,村裡把那座破舊的祠堂修整了一下,作為學校。他又發動學生在祠堂門口平了一塊地,作為操場,並在操場上豎了一根旗杆,他還在祠堂大門上方掛了一塊“希望小學”的木匾——他深知:這些孩子就是家鄉這個窮山村的希望!隨後,他又給她寫信,說學校已粗具規模——像一個學校了,希望她來看一看。她卻在回信中問他,還記得我們大三時看的一場影戲嗎,內里有一支歌稀奇悅耳,

有一種愛不留縫隙

我也稀奇喜歡。接着,她把那首叫《映山紅》的歌寫在了信箋上:夜半三更喲,盼天明 / 隆冬臘月喲,盼東風 / 若要盼得喲,親人來 / 嶺上開遍喲,映山紅……
  最後,她說她來也可以,除非他們山村的石嶺上開遍了映山紅……他看到這裏,大為失望——大二的暑假,她曾跟他來過山村,幾天里,她“黛眉長斂,任是東風吹不展”,她說你們這裏真正是窮山瘦水呀!而現在,山照樣那座山,光禿禿的,山上只長石頭不生草——這樣的山怎麼會長映山紅呢?他知道這是她的託詞——她是不會的。
  但他照樣為此起勁過。就在這個春天里,他特意跑到十幾里的山外挖了許多映山紅,用編織袋裝好背回家,然後又發動學生在嶺子上有土的地方栽下,效果呢,沒有一棵活下來。
  他真有些失望了。這時代,她不時地來信,每次都問嶺上是不是開了映山紅。他在回信時,戰戰兢兢地迴避這個問題,總是向她說一些學校的情形。在他說到學校有了30個學生的那一次,她在回信中不由地問他:30個學生,你一小我私人吃得消嗎?他乘機捉住不放,說我吃不用你來協助呀!
  她仍然沒有準許。
  他在辦學的第三個春天,寫信告訴她,說嶺上開遍了映山紅,讓她來看。終於,在一個陽光光耀的春日,她來了。但她並沒有瞥見嶺上開滿映山紅。她眼裡全是失望和委屈。她說你騙我。他搖搖頭,把手一指——順着他手指的偏向看去,她瞥見山埡口上站了許許多多的孩子,女孩頭上都扎着映山紅,男孩則在手裡捧着映山紅,另有,另有他們胸前迎風飄揚的紅領巾,都是紅色的,讓整個嶺子像着了火一樣。
  這時刻,孩子們朝着她齊聲喊起來:迎接阿姨,迎接先生……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一場愛恨交織的往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