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搶巧克力的人
有一個地址是不會變的
時間:2014-09-03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有一個地址是不會變的,那就是媽媽的地址。往往我們給同硯、同夥留下手機、伊妹兒等聯繫方式,總忘不了留下家裡的電話,由於家裡的電話是不會變的。固然,這不是絕對的,但至少家裡的電話、地址總是相對牢固的。着實,只要家的地址穩固,我們就會意安若素,由於那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在街上遇到多年不見的同夥,他急遽寫好電話號碼交給我,卻又要回紙條,邊補寫邊對我說:“你照樣打電話到我媽媽家對照容易找到我。我早出晚歸,放假和周末多是在我媽媽家用飯。”
另外一次,我要速遞郵件給一個同夥,他稀奇囑咐:“請把器械送到我媽媽家去。我媽媽家整日有人,送到我家我反而紛歧定收穫得。”
我們這一代,遷居、替換電話、手機、傳呼機號碼,甚至电子信箱的替換頻率,已靠近“日新月異”的速率。聯繫的方式多了,人卻越來越難找。除了事情上經常接觸的人以外,其餘的舊知故人,總是要到想起的時刻,才發現已經找不到了。最後的設施,也是最好的設施,就是打電話給那人的媽媽。
十之八九,那人的媽媽是在家的。十之八九,
在那人的家搬了又搬,地址和電話換了又換之後,那人的媽媽,還在原來的地址,保持着原來的電話號碼。風雨中的菊花
事實上,我們的祖輩,昔時也“搬”過。從老遠的地方搬向另一個地方,對於安土重遷的華人來說,是件大事。然而落地生根之後,祖輩也就不容易再搬了。到了我們這一代,搬的條件越來越好,在地址和地址之間,號碼與號碼之間,身份與身份之間,搬個一直。人生的紀律,好像就是這種停不下來的遷徙。
“媽媽”——除了有上述現實功效,着實尚有象徵的意味。“媽媽”是生命的源頭。媽媽是生命的基本,這“基本”的地址是不會變的。只要我們願意記得,也還肯實驗,就能依附媽媽的地址,媽媽的電話號碼,聯繫那已經在漂浮的遷徙中遺失的自己。
溘然以為,現實活中,穩固的媽媽的地址和電話,也許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精神支柱,那麼到了下一代,他們還能擁有穩固的媽媽的地址、媽媽的電話號碼嗎?
愛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