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瀾:我在百度跑江湖
李戡的“李敖式選擇”
許多人都曾履歷17歲,疑心的、起義的、徬徨的、熱情的、空虛的。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和讀者你們,17歲時也曾拿起一把無形的“刀”,往後人生砍成兩半。但李戡的方式最奇異:他出了一本書———《戡亂記》,一刀砍斷台灣教科書想在他的腦殼裡塞進的垃圾,再一刀砍斷整個島嶼想籠罩他的窒息窩囊,《戡亂記》成了他“與發展之地的訣別書”。
李戡引用馬克吐溫的話,“我從不因上學而故障我受教育”。這十三個字,道盡了一個從15歲至17歲的孩子,1000多個氣忿痛苦發展的日子。李戡是一個有頭腦的孩子,但台灣教育給他的十七歲人生不是展翅高飛,享受最無限最美妙的想象力階段。相反的,他被迫念起政治指導的死板歷史、公民、國文教科書。他若放棄了,考不上大學;他若屈從了,看不起自己。李戡的氣忿是全台灣數萬學生的配合氣忿,至少是配合無奈。有些孩子選擇逃學(像我),有些孩子選擇屈就(像多數的孩子),有些孩子選擇把教科書中的垃圾當知識,日後長大成為社會的佼佼者,再回過頭來禍殃台灣(像永遠第一名的陳水扁)。
李戡那麼瘦,歲數那麼小,卻那麼強壯專註。他要證實自己的氣忿是對的,於是端起祖傳李氏獨門功夫,數十次收支國立編譯館,再把爛高中教科書差異版本逐一紀錄,集錄成書。他這個動作,實踐的是他父親李敖仇敵蔣介石的蹊徑,“化悲憤為氣力”。
李戡以此書,最完善地作別了他的高中生涯,告辭台灣,奔向北大。在北大的申請書中,李戡這樣寫道:雖然考取了台灣最好的大學,但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由於我是她的一部門。我願我能逾越這六十年的海峽,我願我能振翅高飛,能給台灣留下片羽,能為祖國閃出吉光。
李戡才十七歲,論斷他的人生還太早。但他告辭十七歲的儀式云云“排場浩蕩”,令我信服。 在此祝福李戡,並祝福所有與他同齡的17歲的孩子。丟了你的教科書,願你們都能勇敢決絕地從今生長自我,揮別“體制”,展翅高飛,尋找優美新人生。
小羅伯特唐尼:成名以前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