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寓言名人故事 正文

我的人生是從50歲最先的

畢加索的創造與破壞

我的人生是從50歲最先的

時間:2012-12-15 作者:admin 編輯:小故事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學大師,今年101歲。

   65歲那年,他揭曉《般若心經入門》,因說法精妙,一舉成名。往後他一發而不能收,四方講學,開專欄,年年推出新作,迄今著述跨越130部,成為日本佛學界的一個事業。

   日本的僧人與我們有別,像松原泰道,他是龍源寺的住持,卻能像俗人一樣平常娶親、生子、吃肉、喝酒,童言無忌地享受人生。原來,日本從明治時代最先允許僧人娶親,那時百廢待興,種種宗教空前活躍,清規戒律都作廢了。

   問到松原泰道今生的成就與作為,他說:“我的人生是從50歲最先的。以我的履歷來說,五六十歲是人生的轉折點,由此人生可分為兩段:50歲前,是打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我們往往為駐足社會、養家生涯而疲於奔命,基本上是為別人在世;50歲以後,經濟基礎已經奠基,職責也已完成,這才到了實現自我、締造自我最有價值的階段。”

   在傳記《我的航跡》一書里,松原泰道說,他生平所求,就是“說別人聽得懂的話,寫別人看得懂的字”。在漫長的傳教和寫作生涯里,他悟出了“大道至簡”的規則。

   當日珍問他,你的長壽竅門是什麼?他爽朗地笑起來:“哪有竅門?我從來不知道自己能活這麼久!”他的長壽並沒有遺傳因素,母親在他3歲時病逝,父親在他30歲那年也因腦溢血猝然辭世。他小時刻總是病怏怏的,到成年照樣體弱多病,身體差到連參軍入伍的資格都達不到。大學時,他還得了一場腎病,差點命喪黃泉。

   這麼一說,日珍越發好奇,進一步探詢他的生涯習慣。

   於是,松原泰道娓娓講述他逐日的起居飲食細節:

   每晚七八點睡覺,第二天破曉3點起床,起床后對着佛像,盤腿念經一個小時。通俗人即便不念經,學着坐禪也很好,坐禪可以加深頭腦,把自己的感受磨得很尖很尖,敏銳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聲息。

   破曉4點最先寫作,到7點吃早餐,早餐一樣平常就是一湯一菜一碗粥。早餐之後稍事休息,然後繼續念書、寫作。中午12點是午餐時間,吃一碗烏冬面,然後繼續書齋生涯。

   黃昏5點晚飯,晚飯是一天最考究的一餐,有魚有肉有青菜,再喝一杯日本清酒,或者喝一小罐啤酒,偶然會喝中國的紹興酒(異常喜歡)。

   晚上7點臨睡前,再喝一小杯葡萄酒。

   整天呆在書齋里,不運動,不下地勞動,不吃保健品,還喝酒、吃肉,松原泰道的長壽顯得不能思議。也許,只能從精神層面尋找長壽依據。果真,他說,他一直看重精神養生法。

   關於精神養生法的由來,他講述了親自履歷的三個故事:

   大學那年,他得了腎病,氣息奄奄,卻遇到了一位不能多得的好醫生。這位醫生忠實地對他說:“孩子,你太鬱悶了,你的病很洪水平是心理導致的。我們能不能來個分工互助:外面的病由我來治,心裏的病由你來治。”這番溫暖人心的話鼓舞了他,他最先確立信心起勁樂觀地配合治療,腎病很快就好了。

   這次康復給他一個強烈的啟示:心態康健最主要!

   去外地講學,午間到一間餐廳吃了一個便當,便當里有一個裝筷子、牙籤的紙袋,上面印了一闋歌詞:“見也難,別也難;有哭泣,有歡笑;時光像秋風急遽吹過,一生只見了這一回。”那時,有三個藝妓演出這闋短歌,優美而感傷。第二年,他再去這個地方,已經見不到這三小我私人了,就像歌里說的那樣。

   他意識到:一切稍縱即逝,對人對物都要專心珍惜。

   1954年,北海道有一所寺廟請他去講經。臨出發前,天氣預告颱風上岸,對方來電話通知他不要上船。於是他退了票,換乘另一艘船。沒想到,原定的那一班船,果真被颱風襲擊,全船淹沒,死了1200人。聽說船上有一個美國牧師,自己有救生圈,看到一個女人懷抱孩子卻沒有救生圈時,他把自己的救生圈給了女人,女人和孩子獲救,他卻淹死了。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心安即歸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