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寓言名人故事 正文

分而治之

月亮蕩漾在心裏

分而治之

時間:2012-12-29 作者:admin 編輯:小故事

   齊國有三個勇士: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捷。三人結拜為兄弟,經常凌辱大臣。晏嬰叨教景公贊成,準備除掉三人。正好魯昭公到訪,席間,送上來六隻桃子,昭公、景公、叔孫、晏嬰各吃了一隻,剩下兩隻,就論功行吃。

   公孫捷說自己打死老虎救了景公,吃了一個,古冶子說自己在黃河裡殺死了大黿,也救了景公,又吃了一個。田開疆說自己殺敵無數,致使諸侯公推景公為牛耳,可桃子沒有了。田以為受到了侮辱,於是拔劍悲憤自殺。

   驚訝的公孫捷以為自己勞績不如田,田已死,公孫捷以為沒體面活,也自殺了。古冶子以為三人結拜兄弟,他們都死了,在世沒意思,也拔劍自刎。這樣,威脅到朝廷的“三人幫”就被徹底根除了。肅反之以是云云快速、順遂、圓滿,就在於晏嬰讓他們爭功邀賞,讓他們各自為敵,相互為仇。

   厥後的勇士們伶俐多了,不會那麼容易受騙,而且也逐漸沒有什麼榮辱觀,胯下之辱能受,奪妻之恨能忍。然則,讓下屬相互爭鬥,從而駕馭之的統治盤算卻代代相傳下來,而且也比晏嬰隱秘得多。上級能讓下屬鬥起來,只需有一個桃子———讓他們配合爭取的器械,權力是最好的桃子,是硬通貨,是美元,可以容易地出租,兌換任何器械。

   玩得最精彩的是西漢的推恩令。西漢晁錯提出削藩,七國之亂起,藩未削而身先死,鬧得沸沸揚揚。武帝時,主父偃就極其伶俐,主張化整為零,我不收回你藩國的權力,但你的藩國要分封給子弟,效果藩國越分越小,像散落的珍珠,想鬧也鬧不起來。老國民分居總是有矛盾的,況且皇族,為家產爭得自顧不暇,還若何一致匹敵中央呢?主父偃的一桃殺了天下無數的士,而且眾人都叫好。

   說到底,這是一種分化瓦解之術。若是他們擰成一股繩,對中央的威脅就太大,他們中央就會有一小我私人成為新首腦,就會造反。原本他們之間就有矛盾,有憤恨,就可以隨時借刀殺人。好比美國就時常培植中東的否決派,送槍、送人、送錢、送創意,以牽制那些不聽話的執政黨,所謂拉一派打一派。

   這一招,蔣介石最善於。那時群雄盤據,為了一統山河,他總是不惜巨資收買否決者的主要手下,手下一否決,生事者孤掌難鳴,只得認輸,屢試不爽。好比馮玉祥和蔣介石爭天下,兵戎相見之時,蔣就行使馮和韓復榘、石有三的矛盾,許以韓、石高官和錢財,全力籠絡,韓、石通電擁護中央,馮玉祥只好下野,隱居山間。

   內鬥露出了實力,也消耗實力,決勝的要害落在第三方。這時刻,再強悍的屬下也會低下強硬的頭顱,低三下四地請求上司站在自己這邊。面臨這種形勢,上司可以從容地憑證需要,巧妙地平衡種種勢力,牢固自己的權威,坐收漁人之利。這現實上是一種分權,手下通過競爭,各方分得一點兒權力,大權就控制在自己手裡。

   魯國國相叔孫懵懂一時,唯獨不懂此道。豎牛挑撥叔孫的兒子仲壬,帶上魯君犒賞的玉佩,聲稱叔孫已經贊成;又去叔孫那兒密告,說仲壬私自佩帶魯君贈予的玉,激怒叔孫殺了仲壬。豎牛嫉妒叔孫另一個兒子孟丙,也接納相同的手腕讓叔孫殺了孟丙。

   豎牛行使叔孫偏聽偏信的弱點,讓叔孫連殺了兩個兒子,叔孫生怕至死也沒有明了自己上了豎牛的當。知子莫如父,若是有一個競爭對手在虎視眈眈,隨時彙報和揭破,豎牛就很難離間父子。

   假設豎牛人品高尚,居心善良,但集權太過,君也不成其為君,英明如諸葛亮因此受人詬病。劉禪登位后,諸葛亮垄斷朝政,說伐魏就伐魏,說聯吳就聯吳,劉禪險些沒有什麼談話權。諸葛亮死後,劉禪以費禕為上將軍,蔣琬為大司馬,蔣琬管政務為主,兼管軍事;費禕管軍事為主,兼管政務,旨在防止事無巨細,皆決於丞相一人。

   劉邦對後事的放置就很高明,據他遺囑,把相權一分為二,分置左右兩相的做法,令人嘆為觀止。

   固然,這種分而治之用得過頭,就會演釀成政界政治並導致王朝的覆滅,明朝就是一個例子。


    馬里奧略薩:文學是我的宿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