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寓言名人故事 正文

徐悲鴻早年艱辛學畫

牛頓三軼事

徐悲鴻早年艱辛學畫

時間:2014-01-03 作者:天天故事 編輯:小故事

     徐悲鴻公元1895年生於宜興縣一個窮教書的人家。早年的生涯甚為艱辛,1942年他在一幅作品題詩中曾說“少小也曾錐刺股”,以此來形容他年輕時的生涯艱難。
      徐悲鴻的父親是位半耕半讀的村塾先生,同時也是位鄉下畫師。徐悲鴻六歲最先跟父親念書,七歲時由於經常瞥見父親畫畫,對畫畫發生興趣,那時就想學畫。他父親以為七歲的孩子年數太小,不願教他;然則他念書念到卞莊子刺虎的故事,就偷偷地求人畫一隻老虎,自己依着樣子描繪。父親知道兒子着實喜歡畫,在他九歲的時刻,就讓他天天摹一幅那時盛行的《吳友如畫本》,這就是徐悲鴻學畫的最先。

      徐悲鴻在十歲的時刻就能幫他的父親在畫上不主要的部門添染顏色。但生涯的艱難,僅僅十七歲,他便輟學到一家中學里教圖畫來輔助家用。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逝去,家裡欠債許多,弟妹也要供養,他那時只得在縣裡三家學校擔任教課來解決全家的生涯。

      繁重的家庭擔子壓不住他上進的刻意,為了學美術,他來到上海。他曾妄想把畫寄給那時的《小說月報》,以求換得買米之錢,但卻被無情退回。他那時借居在一家賭場里,日間用功,晚上等客人散了,才攤開鋪蓋在賭桌上睡覺。那時,他經常吃不到飯,也找不到事情。——徐悲鴻甚至為此有過自殺的念頭,據他厥後回憶,他曾經狂奔到黃浦江邊,想要竣事自己的生命。混濁而飛躍的汗水洶湧地襲擊着江岸,汽船的汽笛尖銳地吼叫着,他解開衣襟,讓無情的風剛打入他年輕的胸脯上。當一陣嚴寒的顫慄從腳跟逐步轉到達全身時,他才蘇醒地熟悉到:“一小我私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境界而能自拔,才不算懦弱呵!”

      1915年,

牛頓的故事

當人們都在用鑼鼓爆竹迎接新年的時刻,青年徐悲鴻卻餓着肚子給一家叫做“審美書館”的出書社,用顏色填染單色印刷的雜誌封面(那時印刷術落伍,沒有彩色印刷,雜誌封面是僱人用手工填色的。審美書館的主理人,就是著名的嶺南畫派導師高劍父、高奇峰兄弟)。等拿到待遇,他的肚子已經空了好幾天了。

      1916年,徐悲鴻考進震旦學院,攻讀法文。他是穿着死了父親的喪服,噙着眼淚踏進了這個學校的。

      徐悲鴻的作品逐漸受到社會的注重。除了高劍父兄弟外,那時的文假名人康有為、蔡元培等也給予他激勵和輔助。1917年,二十二歲的青年徐悲鴻已經被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的導師,又獲得北洋政府的教育總長、大學者傅增湘(沅叔)先生的輔助,派他到法國去留學。可是出國不久,由於內戰,他的經濟泉源就隔離了。他經常乾麵包就白開水過活,而且不中止地從事天天十小時以上的勞作。他用功磨鍊素描,摹仿古代的名畫,並起勁於國畫和油畫的創作,還給書店畫書籍插圖及寫一些散稿來維持生涯。

      由於徐悲鴻曾經履歷過艱辛的遭際,以是在他厥後的一生中,通常遇到年輕有為、肯用功耐勞的人,或窮苦無告的人,他總是給予莫大的同情,而且盡一切可能去輔助和激勵他。1928年,他給那時的福建政府畫了一幅壁畫,畫好后他推卻了給他小我私人的款項待遇,卻提出要福建省派送兩個青年出國學習藝術。這兩個青年一位是油畫家呂斯百,一位是鐫刻家王臨乙,二人厥後學成歸國,對我國藝術都卓有孝順。

      30年月初,徐悲鴻游江西南昌,發現一位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在報刊上揭曉有關中國美術史的文章,很有看法,就約見了他,並替他寫信向那時的江西省長熊式暉推薦,後於1933年將其派遣到日本留學。這位年輕人就是厥後名滿天下的畫家傅抱石。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樂觀的拿破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