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處的掌聲
格爾尼卡
時間:2014-07-16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1937年4月26日,那本應該是“人世四月天”,德王法西斯空軍恣意轟炸了西班牙歷史名城——風景旖旎的小鎮格爾尼卡,那時恰逢集市,2000名無辜平民喪生,格爾尼卡被夷為平地。這一事宜震撼了全天下,也震撼了畢加索。氣忿的畫家畢加索,揮筆創作了大型油畫《格爾尼卡》。七十年已往,這幅傑作已經成為警示戰爭災難的文化符號之一,也使格爾尼卡的悲劇永遠留在了人類傷痕累累的影象中。
畫面里沒有飛機,沒有炸彈,卻群集了殘暴、恐怖、痛苦、絕望、殞命和吶喊。被蹂躪的鮮花、斷裂的肢體,號啕大哭的母親、仰天狂叫的求救,斷臂倒地的男子、瀕死長嘶的馬匹……這是對法西斯暴行的無聲控訴,撕裂長空。畫家以半抽象的立體主義手法,以超時空的形象組合,打破了空間界線,蘊含了怨憤的抗議,成就了史詩的悲壯;在支離破碎的是非灰色塊中,散發著無盡的陰鬱、恐懼,折射出畫家對人類魔難的壯大悲憫。
面臨痛徹心扉的人世慘劇,
差其餘藝術家有差其餘反映,格爾尼卡被法西斯空軍轟炸,就是給了藝術家們一道無聲的考題。有沒有慈悲的情懷,就是能不能觸動心靈創作的條件。畢加索說:“我是依我所想來畫工具,而不是依我所見來畫的。”那時僑居巴黎的畢加索,受西班牙政府委託,正準備為加入巴黎國際展覽會的西班牙館創作繪畫作品。德軍轟炸格爾尼卡的新聞傳來,畢加索震怒了,他就以格爾尼卡被轟炸為題材,依他所想來為西班牙館作畫,將法西斯慘無人性的罪行徹底曝光在眾人眼前。藝術的創作者,是必須悟透藝術真諦的。就像中國漫畫家豐子愷所說的:藝術不是技巧的事業,而是心靈的事業。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格爾尼卡》問世后,曾在一些國家展出,受到興趣和平者的高度評價,畢加索也因此備受天下人民的尊重。佛朗哥專制統治時期,《格爾尼卡》無法在畫家的祖國展出。直到1981年,《格爾尼卡》才回到西班牙,實現了畢加索的遺願。在巴黎畢加索藝術館,曾發生了一件小事:一天,一些德國武士來此旅行,畢加索發給他們每人一幅《格爾尼卡》的複製品。一名軍官問畢加索:“這是您的傑作嗎?”畢加索回覆:“不,這是你們的傑作!”
只想陪你坐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