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陪你坐一坐
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時間:2014-07-20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兵無常勢,文無定法。遇方則方,遇圓則圓,周遭兼濟,必有周遭人生。這種性格屬於善變型,能因人、因勢、因時而變,極盡中庸性格之精髓。
曾國藩曾寫過一聯:“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表達了剛柔、周遭兼濟,正是這種性格使他游刃於天地之間。
聽說,昔時曾國藩平定太平軍后,進京面聖,北京萬人攢動,皆想一睹這位蓋世元勛的風貌,許多醒目相術之人更是不會錯過給這位湘軍統帥相面的時機。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曾國藩竟是一個其貌不揚的糟老頭!令相術之人費解的是曾國藩本應是奸臣夭折之相,為何會有這等榮耀的運氣?
簡直,在曾國藩的身上,虛名與實利都獲得了集中的體現,他這一輩子着實沒有白過,吃喝玩樂佔了,叱吒風雲佔了,行權用勢佔了,立功立業佔了,舞文弄墨佔了,壽終正寢佔了。總而言之,功名利祿四字全佔了,可謂佔盡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利益。
曾國藩在攻打太平軍的12年曆程中,並非一帆風順,他數次戰敗,兩次投水自殺,另有一次因畏懼李秀成的雄師襲擊而數日懸刀在手,準備一旦失敗,即行自殺。他雖然忠心耿耿,照樣屢遭疑忌。在第一次攻陷武漢之後,喜報傳到北京,咸豐帝大為喜悅,讚揚了曾國藩幾句,但咸豐身邊的近臣說:“云云一個白面書生,竟能一呼百應,並紛歧定是國家之福。”咸豐聽了,默然不語。
曾國藩也知會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喪之機,帶着兩個弟弟(也是湘軍主要將領)回家,辭去一切軍事職務。過了近一年,太平軍進攻盛產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請他出山,並封他兵部尚書頭銜,
有了軍政實權。不久,慈禧太后專權,以為滿人無能,就重用漢人,為曾國藩掌握大權提供了一個主要的歷史契機。1%成就100%
曾國藩急流勇退的方式進一步獲得了清廷的信託,取得了大權,在進攻太平軍勝利以後,他仍然戰戰兢兢。由於曾國藩的湘軍搶劫吞沒了許多太平軍的財物,使得“金銀如海、百貨充盈”的天京人財兩空,朝野官員議論紛紛,左宗棠等人還上書彈劾。曾國藩既不想退出財物,也不能退出財物,在進京之後,因怕權大壓主而退出了一部門權力;因怕湘軍太多引起疑忌而鐫汰了4萬湘軍;因怕清廷嫌疑南京的防務而製作旗兵營房,請旗兵駐防南京,併發全餉;而且還蓋貢院,提升江南士人。
這幾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真交口稱譽,再加上他有大功,清廷也欠好再追究什麼,反而显示了他的恭謹態度,加倍取得了清廷的信託,清廷又賞予太子太保之銜,賞雙眼花翎,賜為一等侯爵,子孫相襲,代代不停。至此,曾國藩榮寵一時。
曾國藩性格中的“周遭”,也可明白為“剛柔”。“剛”讓他四次抗旨,以保湘軍。曾國藩剛練水勇時,水陸兩軍約有萬餘人,這時若和太平天堂的百萬之師相抗衡,無異是以卵擊石。因此曾國藩為珍愛他的起身資源,曾四次抗旨朝廷。
“剛”是曾國藩性格的本色,若是他一味的剛硬下去,生怕是確如相術之人所言,在攻克金陵之後便會命喪黃泉。然而,性格是可以改變的。雖然人們常說,山河易改,個性難改,但對一位用功念書的人來說,書里的真知灼見簡直能令他時時驚醒,事事小心,只要他持之以恆,性格無疑是可以改變的,理想性格無疑也可以磨鍊而得。
曾國藩剛柔、周遭兼濟的個性不是天生的,正是經由念書實踐磨鍊而得。正如他自己所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念書可以改變。”而所讀不僅為有字之書,更為社會人生的無字之書。
自己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