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寓言名人故事 正文

林瓔的越戰紀念碑

為新生命的誕生而飛翔

林瓔的越戰紀念碑

時間:2014-08-01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關於越南戰爭,美國人一直爭議不停,一部門人以為美國是在輔助越南人,另一部門人以為美國無權干預其他國家的事務。以是戰後許多年都在為此爭論不休。這樣,介入越戰或戰死在戰場上的人的支屬,便感應受到了蕭條。有人提出修一座紀念碑,以抹平人們心中的傷痕。1982年,美國國會贊成越戰老兵的要求,決議建一座越戰陣亡者紀念碑,在天下局限內徵集設計方案。

  21歲的華裔女大學生林瓔設計的方案在1441件應徵作品中被選中。她那時照樣耶魯大學修建系四年級學生。她設計的方案是:玄色的,像兩面鏡子一樣的花崗岩牆體,像打開的書向兩面延伸。兩牆相交處從下面到地平面,約有3米高,底線逐漸向兩頭升起,直到與地面相交。牆面上刻滿陣亡者的名字。林瓔說:“當你沿着斜坡而下,望着兩面黑得發光的牆體,犹如在閱讀一本敘述越南戰爭歷史的書。”

  林瓔的設計引起了普遍爭議。那麼多身價不菲的修建大師的作品都被鐫汰了,一個尚未大學結業的女孩子的作品,怎麼會好?有人說:它像澳洲土著民用的回飛鏢,而回飛鏢意味着災難必將重演。有人說:這是地面上的一個黑洞,是貧苦的象徵。有人說:紀念碑應該拔地而起,雄偉壯觀,而不應陷入地下。

  接下來,指斥逐步升級到人身攻擊。什麼“難看的破牆”、“令人羞辱的陰溝”、“玄色傷疤”等等。有人取笑林瓔,你可真幸運,只在紙上畫一道黑線,就拿了冠軍。最後,人身攻擊又升格為政治攻擊。說什麼:“怎麼能讓一個亞洲人設計在亞洲發生的戰爭的紀念碑,那對我們美國人豈不是太取笑了嗎?”一個美國豪富翁看到紀念碑是一位亞洲人設計的,震怒。他自己掏錢給那些生氣的越戰老兵買機票,激勵他們去華盛頓抗議。他還糾集了一批人提出由政府撥款,請一位白人雕塑家,再設計一個包羅三個美國武士和一面美國國旗的雕塑,建在林瓔紀念碑的正前方。鬧到最後,

作家偷錢釋心理

連美海內政部長沃特也出來干預,他說:若是不能和否決者殺青妥協,就作廢建紀念碑的設計。

  林瓔堅持自己的主張。她尖銳地指出:那些附加的器械對於原作無異於一種造成缺陷的入侵行為。她差異意野蠻地將兩種氣概的紀念碑放在一起的做法。她說:“這項設計的主體一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當你接受了這種痛苦,接受了這種殞命的現實之後,才氣走出它們的陰影,從而逾越它們。我簡直希望人們為之哭泣,並今後主宰着自己回歸灼爍。”

  形勢越來越嚴重。幸運的是美國修建界與藝術界是忠實的,主張學術公正。他們為了平息爭論,決議再度審閱一次所有1441件大賽作品。全體評委再次表決,人人仍然一致以為林瓔的作品確實是最好的。可是,他們為了和諧強烈的否決聲音,也是為了讓這樣一個天才的、卓越的作品能夠問世,最後贊成了在紀念碑四周再建一個“三個戰士銅塑”以及一面美國國旗。1982年10月,紀念碑建成,碑面上鐫刻着58132名美軍越戰陣亡者的名字。

  完工的日子舉行了盛大的揭幕儀式,人們在紀念碑上尋找着自己在越戰中死去的同夥或親人的名字,獻上鮮花和禮物,寄託哀思。然則,在儀式上居然沒有任何人提到林瓔的名字!在儀式的節目單上,也只印着另一小我私人設計的“三個戰士銅塑”。

  爭論的熱潮尚未完全鎮靜,林瓔已脫離了熱潮的中央——華盛頓,最先了繼續修業之路。這種寵辱不驚、紮實起勁的品質讓人一下子就想到她的家庭。她的父親是陶瓷專家,美國俄亥俄州美術學院院長,母親是俄亥俄州英語文學教授。姑父是中國修建大師梁思成,姑母就是林徽因。家庭的影響,支屬的熏陶,小我私人所受的教育,成就了林瓔。幾年後,她獲得了耶魯大學碩士學位,接下來又獲得了耶魯大學博士學位。正直的美國人沒有遺忘林瓔的孝順,在紀念碑完工后的幾年,大量的聲譽和獎勵接踵而至,1984年她獲得了美國修建方面的權威獎項——美國修建學院設計獎,隨後又獲得了總統設計獎。她被美國雜誌評為“20世紀最主要的100位美國人”之一。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時間的光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