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寓言名人故事 正文

貝多芬一生

聶耳的童年故事

貝多芬一生

時間:2014-10-25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后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另有大量室內樂、藝術歌曲、舞曲。這些作品對音樂生長有着深遠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距今150多年前,一位雖不能說聽不見雷聲,但已聾得聽不見大型交響樂隊演奏自己樂曲的57歲的強硬的獨身老人,最後一次舉拳向著咆哮的天空,然後逝去了。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以其厚實的充滿熱情和英雄氣概的創作,代表了那時提高階級在神聖同盟反動統治下的反抗精神和變化願望,給予歐洲音樂藝術的生長以重大影響;不僅云云,他的艱難崎嶇而又光焰精明的生平,偉大的人格,超人的毅力,也同他的音樂一起啟示着後人。法國著名文學家、音樂史家羅曼·羅蘭稱他為勝利的普羅米修斯”,“正直與真誠的大師。”“依着他的先例,我們應當重新興起對生命、對人類的信仰!

  一1770年12月16日,貝多芬生於德國波恩萊茵河畔一所破舊的閣樓上。 名人故事

  祖父是當地大公的樂長,父親是一個不伶俐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女僕,一個廚子的女兒。一最先,人生對於他就顯得是一場苦鬥。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稟,不惜用暴力迫使他學習。4歲時,他就被整天地釘在鍵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關在家裡,險些被繁重的作業壓死。經濟生涯的重擔過早地壓在這個少年的身上,他不得不為怎樣掙取逐日的麵包費心。11歲,他加入戲院樂隊,13歲,他當大風琴手。17歲時,他熱愛的母親死於肺病,貝多芬往後成為一家之主,負起兩個弟弟的教育責任。他不得不羞慚地要求父親退休,由於他酗酒,

圓周率和祖沖之

不能主持門戶──人家甚至不能把養老金交他本人收領。這些可悲的事着實貝多芬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若干年後他曾說過:“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個可憐蟲!我15歲上已經知道了。”

  轟轟烈烈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發作了,很快波及全歐,吸引了貝多芬的心。

  那時的波恩大學是新頭腦的集中點。1789年5月14日,他報名入學,聽著名的奧洛葛·希那哀特講德國文學──他是雅各賓黨的一方首領。當波恩得悉巴士底獄被攻陷時,希那哀特在講壇上朗誦一首慷慨激昂的詩,興起了學生們如醉如狂的熱情。大革命征服了天下,也征服了貝多芬。厥後雖然他棲身的奧國與革命的法國關係很主要,但貝多芬仍和法國人有親密的來往。他擁護共和的情緒愈加堅定,這在他以後的生涯中發生了有力的影響。

  在這時代,他從幼年培植起來並獲得良師指點的音樂才氣發展起來。1795年3月20日,他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次鋼琴演奏會,嶄露頭角,他對自己的意志和氣力充滿信心。1796年,他在條記中寫道:“我的天才終究會獲勝……25歲!不是已經蒞臨了嗎?”他顯得很高慢,但他的最親密的幾個同夥知道,他藏在自滿的拙笨之下的是一顆慈悲的心。他寫信給密友韋該勒醫生講述他的樂成時,第一個念頭是:“譬如我瞥見一個同夥陷於逆境,倘若我的錢袋不夠輔助他時,我只消坐在書桌前面,霎時之間便解決了他的難題……你瞧多美妙。” 名人故事

  二正是他該大展宏圖的青春盛年,痛苦最先叩門,而且一經附在他身上便永不退隱。1796~1800年間,他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大大衰退。在戲院里,他得坐在貼近樂隊的地剛剛氣聽清演員的話。這對一位音樂家是何等繁重的襲擊!在好幾年中,他一直遮掩着,連對最心愛的同夥也不說。他阻止與人碰頭,使他的殘廢不致被人發現。直到1801年,他才絕望地告訴兩個同夥──韋該勒醫生和阿芒達牧師:“我的最尊貴的部門,我的聽覺,大大地衰退了。……我不得不在傷心的隱忍中找棲身!”“要是乾著其餘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里這是恐怖的遭遇啊。我的敵人們又將怎麼說,他們的數目又是相當可觀!……”在肉體的痛苦之上,又加了另一種痛苦──戀愛的挫折。1801年,一個有魅力的女人突入了他的生涯,這就是貝多芬曾題贈著名的《月光奏鳴曲》的琪麗哀太·琪卻爾第。她愛他,他也愛她。可是這段戀愛卻使貝多芬支出了很高的價值。


  • 共4頁: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下一頁

愛打瞌睡的魏鶴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