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寓言名人故事 正文

鄭樂成收復台灣

勤儉的雷鋒

鄭樂成收復台灣

時間:2014-10-29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鄭樂成(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森,字明儼,幼名福松,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南明天子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樂成,永曆帝封延平王。出生於平戶。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其父鄭芝龍降清。鄭樂成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氣力之一,一度突襲、籠罩清江寧府(前明南京),但終遭擊退,只能依附海戰優勢恪守海島廈門、金門。1661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大員(在今台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明鄭時期,不久病死。鄭樂成死後,台灣民間設有廟宇(包羅厥後的延平郡王祠)加以祭祀。

  鄭樂成是明清之際民族英雄。他的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汪棚鄉鄧大廟村。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打到福建,他的父親鄭芝龍妄想富貴,就甩掉了隆武帝,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權也消亡了。鄭樂成那時是個才二十二歲的青年將領。鄭芝龍投降清朝的時刻,鄭樂成苦苦勸阻他父親。厥後,他眼見父親至死不渝,生氣之下,就單獨跑到南  澳島,召募了幾千人馬,堅決抗清。清王朝知道鄭樂成是個醒目的將材,幾回三番派人誘降,都被鄭樂成拒絕。清將又派他弟弟帶了鄭芝龍的信勸他投降。他弟弟說:“你若是再不投降,只怕父親的性命難保。” 名人故事

  鄭樂成堅決不搖動,寫了一封回信,跟鄭芝龍決絕。

  鄭樂成軍力逐漸壯大起來,在廈門確立了一支水師。他跟抗清將領張煌言團結起來,乘海船率領水軍十七萬人開進長江,分水陸兩路進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然則清軍用假投降的手段誘騙他。鄭樂成中了清軍的計,最後打了敗仗,又退回廈門。

  鄭樂成回到廈門,清軍已經佔領福建大部門地方,他們用封鎖的設施,要福建、廣東沿海國民後撤四十里,隔離對鄭軍的供應,想困死鄭樂成。鄭樂成在那裡招兵籌餉,

狀元榜下捉老婿

都遇到難題,就決議向台灣生長。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明朝末年,歐洲的荷蘭人趁明王朝潰爛無能,佔領了台灣的海岸,修建城堡,向台灣人民勒索苛捐雜稅。台灣人民不停反抗,遭到了荷蘭侵略軍的鎮壓。

  鄭樂成少年時期就追隨他父親到過台灣,親眼看到台灣人民遭受的魔難,早就想收復台灣。這一回,他下刻意趕走侵略軍,就下下令要他的將士修造船隻,網絡糧草,準備渡海。

  正幸虧這時刻,有一個在荷蘭軍隊里當過翻譯的何廷斌,趕到廈門見鄭樂成,勸鄭樂成收復台灣。他說,台灣人民受侵略軍侮辱榨取,早就想反抗了。只要雄師一到,一定能夠把敵人趕走。何廷斌還送給鄭樂成一張台灣輿圖,把荷蘭侵略軍的軍事部署都告訴了鄭樂成。鄭樂成有了這個可靠的情報,進攻台灣的信心就更足了。 名人故事

  公元1661年三月,鄭樂成要他兒子鄭經率領一部門軍隊留守廈門,自己親率二萬五千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陣容赫赫從金門出發。他們冒着風浪,越過台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準備直取台灣。這時刻,有些將士聽說西洋人的大炮厲害,有點畏懼。鄭樂成把自己乘坐的戰船排在前面,激勵將士說:“荷蘭人的紅毛火炮沒什麼恐怖,你們只要隨着我的船前進就是。”

  荷蘭侵略軍聽說鄭軍要進攻台灣,十分驚慌。他們把軍隊集中在台灣(在今台灣東平區域)和赤嵌(在今台南區域)兩座城堡,還在口岸沉了很多多少破船,想阻擋鄭樂成的船隊登陸。

  鄭樂成叫何延斌領航,行使海水漲潮的時機,駛進了鹿耳門,登上台灣島。

  台灣人民聽到鄭軍來到,三五成群推着小車,提水端茶,迎接親人。躲在城堡里的荷蘭侵略軍頭目氣色鬆弛地派了一百多個戰士衝來,鄭樂成一聲呼籲,把敵軍牢牢圍住,殺了一個敵將,敵兵也潰散了。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張良拜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