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寓言名人故事 正文

脊樑

張越:胖並快樂着

脊樑

時間:2015-07-04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專一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在慶祝新中國確立63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來瞻仰“共和國脊樑”的身影——

  57歲的武漢市蔡甸區 山街霞光村人鄭舉明,到黃陂區石門採石場做場長。為了幫當地被暴雨衝垮的山路祛除擋道的泥石,默默地獨自開着場里的推土機,義務出工修路。公路上有5處塌方,老鄭從山腳最先往山上整理,當整理到最後一處塌方時,突然連同推土機翻到山下10多米深的山坳里。被人發現后,村民和採石場工人趕來,將他送上救護車,但因傷勢太重,途中鄭舉明不幸離世。

  1952年頭,毛澤東主席向駐新疆10萬將士宣布“富有激情和詩意”的屯墾戍邊下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隨後確立,10萬官兵就地轉業,

一棵大白菜的飛翔

編為10餘個農業、工程建設師。官兵們義無反顧地留下了,一留就是一輩子、幾輩子,“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某研究所航空醫學工程研究中央主任俞夢孫,恪守“緊盯作戰需求、服務一線軍隊”的科研偏向,年近八旬依然8上雪域高原,開展軍事航空醫學科研試驗,破解多項航衛保障天下性難題,為的就是“讓共和國戰鷹在雪域高原自由飛翔”。

  魯迅先生在同題文章中還說:“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地戰鬥……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外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樑。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戰爭年月云云,當今的和平建設與生長年月也是一樣。我們不要被時髦的“款項至上、享樂盛行”的“脂粉”所誆騙,要看到新中國、新時期、新世紀的脊樑仍然大有人在,尤其是在“地底下”,在下層,在你我之間。


    即使大火毀了你的所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