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寓言名人故事 正文

知與不知

烏鴉

知與不知

時間:2012-04-24 作者: 編輯:小故事

  人們習慣於以是否掌握知識作為知與不知的界線,實在這樣看問題是片面的。

  古希臘有個青年以為自己比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還伶俐,四處炫耀自己的學問。有一天,蘇格拉底問他一個問題:“世間是先有蛋照樣先有雞?”

  青年不假思索地回覆:“雞是從蛋內里孵化出來的,自然是先有蛋!”

  “蛋是雞下的。沒有雞,蛋從那裡來?”蘇格拉底又問。

  青年想了想,說:“那照樣先有雞!”

  “你適才已經說過,雞是從蛋內里孵化出來的。沒有蛋,雞從那裡來?”蘇格拉底窮追不舍。

  青年埋怨說:“你怎麼提出這麼一個怪問題呢?現在我也問你一個問題。”

  “請提吧。”蘇格拉底一副胸中有數的樣子。

  “你說說是先有蛋照樣先有雞?”青年迫在眉睫地問。

  蘇格拉底老忠實實地回覆:“我不知道。”

一杯羊肉羹的教訓

  青年笑了:“這樣看來,你和我實在差不多啊!”

  蘇格拉底說:“不,你是以不知為知,我是以不知為不知。以不知為知非知,以不知為不知為知。”

  別以為蘇格拉底是在說繞口令,他的“以不知為知非知,以不知為不知為知”實在閃灼着哲理的絢爛,道出了知與不知的真諦。

  人生天地間,要學的知識就像那浩渺的宇宙,永無止境。一個明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人,是真正的“知”者,正由於他深知自己所知有限,以是,他永遠也不會停下自己求知的腳步。而且,不知就說不知,他忠實的態度,最終也會贏得別人的信託。而一個不懂裝懂的人,他失去的是名貴的獲取真知的時機。而且,他“裝”出來的“懂”不外是一道虛幻的光環,終有一天,那“光環”會褪去色彩,那時,“以不知為知”者可笑的破綻就會格外醒目地顯露在眾人眼前,這才是最大的“不知”啊!

  出賣靈魂

  不久前,美國有人登出廣告,說誰願意把靈魂賣給妖怪,將獲得30美元的錢。效果,許多人趕去“拍賣”。

  一些宗教人士大為搖頭,嘆息這個天下已墮落了。而那些獲得30美元的人卻說:“靈魂怎麼賣?30美元不拿才是傻瓜。”

  實在,只要有這個念頭,他的靈魂就已失去了。靈魂是看不見的,但它存在,自然也可以失去,而且神不知鬼不覺。

  有一隻蚌為了不被人抓走,把珍珠吐到一邊,效果珍珠被人拿去了,生命被保下來。它自滿地說,自己多伶俐;另一隻蚌則笑曰:失去了珍珠,你在世又有什麼用?

  愛斯基摩人的治理方式

  在那一年四序冰封雪凍的北極天下,狗拉雪橇是愛斯基摩人唯一的運載工具。若何讓狗多拉快跑,愛斯基摩人有自己的一套治理方式。愛斯基摩人的狗拉雪橇,狗是分兩個條理的,前面有一隻領狗,後面即是N只狗。愛斯基摩人給領狗製造許多特權,它單獨享用食物,它單獨睡好的狗舍,它還從來不挨鞭子抽打。與其相反的是後面的力狗,人人一起搶着吃,還不管飽,狗舍也是大統鋪,拉雪橇時稍有走神主人的鞭子便會落下。於是,狗感不平,拉着雪橇跑起來的時刻,在後面的狗就都一起想趁亂咬上領狗一口。領狗的韁繩比後面力狗的長二尺,後面的狗要咬它,勢需要拉着雪橇飛跑。而領狗因韁繩長,險些是空跑,雖然從始至終都看着差一點就要咬着領狗“狂妄的尾巴”,但到了終點也咬不着。


    受傷的盤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