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寓言名人故事 正文

乾隆巧勸將相和

令你受益匪淺的五個寓言小故事

乾隆巧勸將相和

時間:2012-04-28 作者: 編輯:小故事

  1776年3月的一天,乾隆天子召喚他所溺愛的新任軍機大臣和珅和三朝元老劉統勛一起,來到承德避暑山莊的煙雨樓前觀景賦詩。除了游山玩水,乾隆此行另有個主要目的,就是勸和二人,由於,乾隆早已發現和珅和劉統勛反面,為了“大清事業”,乾隆便有心協調二人。

  正在瀏覽秀麗的山水景緻,乾隆問道:“什麼高,什麼低?什麼東,什麼西?”

  學識淵博的劉統勛隨口即應:“君皇高,微臣低,文在東來武在西。”和珅一直以討好拍馬著稱,這次看到劉統勛搶在他的前面,十分不快,借題施展道:“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東來流(劉)在西。”河與流明指熱河由東向西流入離宮湖,但暗指自己和劉統勛,並借宮廷禮儀東為上首、西為下首來貶低劉統勛,示意你劉統勛再老再有能耐,也在我和珅的下首。劉統勛豈能不明了,背着乾隆狠狠地瞪了和珅一眼,心想:“老狐狸,走着瞧!”這時,三人來到一座橋上,乾隆又要求和珅和劉統勛以水為題,拆一個字,說一句俗語,作成一首詩。劉統勛不放過抨擊的時機,捋捋鬍子,望着清波中自己老態龍鐘的面容,偷視和珅自負的自滿之形,邊走邊詠道:“有水念溪,無水也念奚,單奚落鳥變為鷄(雞的繁體字)。得食的狐狸歡如虎,落毛的鳳凰不如雞。”

  和珅聽出弦外有音,便絕不示弱,反唇相譏道:“有水念湘,無水還念相,雨落相上便為霜。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和珅是在忠告劉統勛不要多管閑事,否則也不會有好果子吃。

  聽到這裏,乾隆見時機已經成熟,立即上前每手拉住一人,面臨湖水和湖面上三人的合影,說道:“孤家也對上一首。有水念清,無水也念青,愛卿共協力,心中便有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乾隆以詩的語言蘊藉地表達了自己對和珅和劉統勛的不滿,要求二人同心協力輔佐朝廷。

  適才還自恃才高、以弦外之音相互攻擊的二位臣子一聽,不禁為之一震,深為乾隆云云諄諄教訓而感動。二人馬上拜謝乾隆,握手言和。

  乾隆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沒有急於求成,以帝王的權威舉行斥責和壓服,而是因人而異,全心選定疏導環境,在觀景賦詩的基礎上,捉住適那時機,實時誘導,巧妙地運用示意,取得了優越的說服效果,使二人放棄小我私人恩怨,言歸於好。


    不宜妄自微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