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壯的孩子
懇切的致歉
時間:2012-07-22 作者:admin 編輯:小故事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宋時秦檜害死了岳飛,幾百年後,他們的後人會不會另有冤讎?或者說,秦檜的後人,心中會不會有負罪感?
我來講一個故事。
我知道秦檜的夫人王氏,有一支余脈散落在杭州鄉下,蝸居在山坳里,他們的族譜上,仍然可以追溯到宋時的歷史。解放前,這個村有一個節氣,所有人要食齋。這個節氣是陰曆十二月二十九,也就是除夕的前一天。
厥後有人查閱了歷史,發現這個日子,竟然就是岳飛正法的日子。
固然幾百年後,這些农民並不知道自己就是王氏的後人,但這個傳統的存在,印證了這個家族有一種遺傳密碼。
前些天,我看了一則故事。今年6月,37歲的英國人安德魯·霍金斯來到了非洲岡比亞,加入了當地舉行的販奴紀念聚會,在這個聚會上,安德魯向加入聚會的非洲人跪下了。
安德魯為何要跪下?
原來,440年前,也就是1562年,安德魯的祖先約翰·霍金斯曾經干起銷售僕從的事。
岡比亞人早已不知道他是誰,他的祖先又是誰?然則對安德魯來說,他的祖先犯下的罪行,讓他痛苦不堪,
他必須要用這種方式來減輕自己道義上的痛苦。父親的心
這種致歉是善意的致歉,沒有人會想到他的血液里另有“罪行”。相反他是一個純凈的人,有道德羞恥感的人。
致歉是永遠不會遲到的。它更能显示心裏里的知己。像安德魯這樣的致歉,是一種道義上的樹模。
拉瑞爾以擺放位置崎嶇差其餘兩隻手作比喻。在致歉前,右手(侵犯者)的位置比左手(被害者)高,致歉后,兩隻手必須平行,甚至要讓左手的位置更高,被害者的情緒才氣撫平。反之,倘若冒犯者堅持不致歉,可能遭到抨擊。
最常見的情形是,危險發生后,沒人以為這是自己的錯,沒人多想對方,沒人願意自動致歉。於是,親人變路人、企業與消費者纏訟多年、國與國間大動干戈等悲劇陸續發生。事實上,這裡是有盲點,凱勒曼說,學術研究显示:“人們往往容易高估致歉的價值,卻低估致歉的利益。”
人們為何會高估致歉的價值?在心理層面上,有三種反映:一、憂鬱被對方羞辱、拒絕等;二、憂鬱影響自己的權威、職位,包羅感受自己是輸家、露出自己的懦弱等;三、憂鬱致歉后引發的執法責任、財政損失等。
人們若何低估致歉的利益?事實之一,伊利諾大學法學院教授羅伯奈特的研究显示,懇切的致歉,可以削減一半的訟事;每兩件訟事,就有一件是由於缺少懇切的致歉。
換言之,只要在第一時間示意“懇切”的致歉,通常可以阻止危險繼續擴大,甚至可能將危急化為轉機。而“懇切”,來自於侵犯者須支出價值,這一點常被忽略。
瀑布旁的鳥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