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理想不可以放棄
神童的不幸
時間:2014-04-27 作者:天天故事 編輯:小故事
有個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個農人家庭。他家裡祖祖輩輩都是種田人,沒有一個文化人。他長到5歲了,還從未見過紙墨筆硯是個什麼容貌。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裡人要紙墨筆硯,說想寫詩。他父親感應十分驚訝,馬上從鄰人那裡借來文字紙硯,方仲永拿起筆便寫了4句詩,而且還給詩寫了個問題。同鄉的幾個念書人知道了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來看,一致以為他寫得不錯。於是這件事很快傳開了,知道的人難免個個稱奇。
往後,方仲永家熱鬧起來,經常有人來家玩,有的就地出題要小仲永作詩。小仲永豈論什麼問題,他都能馬上成詩,而且內容深刻雅緻,文采壯麗多姿,獲得眾人讚賞。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傳到了縣裡,引起了很大震驚,
人們都以為他是個神童。縣裡那些紳士、富人,十分瀏覽方仲永,連他父親的職位也隨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對方仲永的父親另眼相看,還經常拿錢輔助他。這樣一來,方仲永的父親便以為這是件有利可圖的好事情,於是放棄了讓方仲永上學念書的念頭,而是天天帶着方仲永輪流造訪縣裡的那些紳士、富人,找時機显示方仲永的作詩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誇讚和獎勵。魯國少人才
這樣一來,神童逐漸才思不濟,久而久之,由於只一味憑着一點“天才”而沒有後天的再學習,方仲永終至每況愈下。到十二三歲時,作的詩比以前大為遜色,前來與他談詩的人感應很是失望。到了二十歲時,他的才氣已所有消逝,跟一樣平凡人並無什麼差異,人們都遺憾地搖着頭,惋惜一個資質聰穎的少年終於釀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可見,一小我私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後天的學習是不行的,不注重接受新知識,到頭來只會落在別人後面。
穿井得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