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譚學唱歌
駝背翁捕蟬
時間:2015-08-13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孔子率領學生去楚國採風。他們一行從樹林中走出來,瞥見一位駝背翁正在捕蟬。他拿着竹竿粘捕樹上的蟬就像在地上拾取器械一樣自若。
“老先生捕蟬的手藝真高明。”孔子尊重地對老翁示意讚美后問:“您對捕蟬想必是有什麼妙法吧?”
“方式一定是有的,我練捕蟬五、六個月後,在竿上壘放兩粒粘丸而不掉下,蟬便很少有逃走的。如壘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蟬十有八九會捕住;如能將五粒粘九壘在竹竿上,捕蟬就會像在地上拾器械一樣簡樸容易了。”捕蟬翁說到此處捋捋髯毛,嚴肅地對孔子的學生們教授履歷。他說:“捕蟬首先要學練站功和臂力。捕蟬時身體定在那裡,要像直立的樹樁那樣紋絲不動;竹竿從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樹枝一樣不哆嗦。另外,注重力高度集中,無論天大地廣,
萬物繁多,在我心裏只有蟬的同黨,我專心致志,神情專一。精神到了這番境界,捕起蟬來,那還能不手到擒拿,輕車熟路么?”伯愁和千里馬
人人聽完駝背老人捕蟬的履歷之談,無不感傷萬分。孔子對身邊的學生深有感想地議論說:“神情專註,專心致志,才氣入迷入化、輕車熟路。捕蟬老翁講的可是做人做事的大原理啊!”
駝背翁捕蟬的故事向我們昭示了一個真理:學好任何手段都需苦練紮實基本功,專心致志,日積月累,才氣取得真功。
臧和谷亡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