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一大桶粥怎麼煮的
第五節 調料類
酒
【異 名】 燒酒、白酒、黃酒、葡萄酒。
【來 源】 為米、麥黍、高梁等和曲釀成的一種飲料。
【化學成分】 因原料、釀造、加工、貯藏等條件不同,酒的名色甚多,其成分差異變很大。在製法上,酒可分為蒸餾酒(如高梁酒)和非蒸餾酒(如紹興酒)兩大類。凡酒類都含乙醇。蒸餾酒除乙醇的含量高於非蒸餾酒外,尚含高級醇類、脂肪酸類、酯類、醛類、少量揮發酸和不揮發酸,或含少量糖類。非蒸餾酒的成分為水、乙醇、麥芽糖、葡萄糖、糊精、甘油、酸類、含氮物質、酯類、醛類、礦物質等,酸類中主要含乙酸、乳酸、氨基酸、琥珀酸等。
【性味歸經】 苦、甘、辛,溫,有毒。入心、肝、肺、胃經。
【功效主治】 通血脈,禦寒氣,醒脾溫中,行葯勢。主治風寒痹痛,筋攣急,胸痹,心腹冷痛。
【用 法】 佐餐溫飲,和葯同煎或浸葯服。外用淋洗、嗽口或磨擦。陰虛、失血及溫熱甚者忌服。
食 鹽
【異 名】 鹽、咸鹺。
【來 源】 為海水或鹽井、鹽池、鹽泉中的鹽水經煎曬而成的結晶。
【化學成分】 主要為氯化鈉,夾雜的雜質場爾的有氯化鎂、硫酸鎂、硫酸鈉、硫酸鈣及不溶物質等。
【性味歸經】 咸,寒。入胃、腎、大腸、小腸經。
【功效主治】 涌吐消痰,涼血清火,解毒。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脹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齒齦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瘡瘍,毒蟲螫傷。
【用 法】 沸湯溶化服,或為烹菜佐料;催吐宜炒黃化服。或炒熱熨敷,水化點眼,洗瘡。水腫患者忌服。
醋
【異 名】 苦灑、淳酢、醯、米醋。
【來 源】 以米、麥、高梁或酒、酒糟等釀成的含有乙酸的液體。
【化學成分】 醋一般含有浸膏質、灰分、揮發酸、不揮發酸、還原糖,具體物質有高級醇類、3-羥基丁酮、二羥基丙酮、酪醇、乙醛、甲醛、乙縮醛、乙酸(含量3-5%)、琥珀酸、草酸及山梨糖等。
【性味歸經】 酸、苦,溫。入肝、胃經。
【功效主治】 散瘀,止血,解毒,殺蟲。主治產後血暈,□癖(□下徵字)瘕,黃疸,黃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陰部瘙癢,癰疽瘡腫。又可解魚肉菜毒。
【用 法】 烹調菜肴,佐餐;入湯劑或拌製藥物服用;或燒熱熏嗅,含漱,和葯調敷。脾胃濕盛、痿痹、筋脈拘攣及外感初起者忌服。
醬
【來 源】 系用麵粉或豆類,經蒸罨發酵,加鹽、水製成的糊狀物。分豆瓣醬和甜面醬兩類。
【化學成分】 每100克豆瓣醬中含水分39克、蛋白質20。9克、脂肪11。2克、碳水化合物2克、灰分24。9克、鈣245毫克、磷174毫克、鐵16。1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黃素0。78毫克、尼克酸2。1毫克;100克甜面醬中含水分47克、蛋白質5。8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37克、灰分6。3克、鈣32毫克、磷104毫克、鐵5。7毫克。
【性味歸經】 咸,寒。入胃、脾、腎經。
【功效主治】 除熱,解毒。主治蜂螫蟲傷,燙火傷,熱病煩滿。
【用 法】 作菜肴調料。多食易生痰動氣。
落花生油
【異 名】 果油、花生油。
【來 源】 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種子榨出之脂肪油。
【化學成分】 含多種脂肪酸的甘油酯。脂肪酸中含油酸39。2-65。7%、亞油酸16。8-38。2%、棕櫚酸7。3-12。9%、硬脂酸2。6-5。6%,以及花生酸、山(□下俞字)酸、廿四烷酸、肉豆蔻酸、蠟酸、順-廿碳烯-9-酸、廿-碳烯-11-酸、落花生油酸、月桂酸等。
【性味歸經】 甘,平。入脾、肺、大腸經。
【功效主治】 補脾潤肺,潤腸下蟲。花生油熟食,有潤腸逐蟲之功效,可治療蛔蟲性腸梗阻。
【用 法】 烹菜食,或灌腸。
胡 椒
【異 名】 浮椒、昧履支、玉椒。
【來 源】 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實。
【化學成分】 含胡椒礆、胡椒脂礆、胡椒新礆、胡椒醛、二氫葛縷醇、氧化石竹烯、隱呂酮、醇類化合物等。
【性味歸經】 辛,熱。入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 溫中下氣,消痰解毒。主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外敷治瘡腫,毒蛇咬傷,犬咬傷。又可解食物毒。
【用 法】 煎湯內服,或入丸散,或為佐料,或研末外敷。陰虛火旺者忌服。
肉 桂
【異 名】 桂皮、牡桂、紫桂、玉桂、辣桂。
【來 源】 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
【化學成分】 含桂皮油1-2%,其中桂皮醛75-90%以及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
【性味歸經】 辛、甘,熱。入腎、脾、膀胱經。
【功效主治】 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主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下徵字)瘕,陰疽流注,虛陽浮越之上熱下寒。
【用 法】 煎湯服,烹菜食,入方葯;或研末外敷,浸酒塗擦。陰虛火旺者及孕婦慎用。
蜂 蜜
【異 名】 石蜜、石飴、食蜜、蜜、白蜜、白沙蜜、蜜糖、蜂糖。
【來 源】 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等所釀的蜜糖。
【化學成分】 含果糖、葡萄糖約70%,尚含少量的蔗糖、麥芽糖、糊精、樹膠、含氮化合物、有機酸、揮髮油、色素、蠟、植物殘片、酵母、□及無機鹽等。
【性味歸經】 甘,平。入肺、脾、大腸經。
【功效主治】 補中潤燥,緩急解毒。主治肺燥咳嗽,腸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淵,口瘡,湯火燙傷。解烏頭毒。
【用 法】 沖服,或入丸、膏劑 分部外塗可治熱油燙傷。痰濕內蘊、中滿痞脹及腸滑泄瀉者忌服。
冰 糖
【來 源】 為白砂糖煎煉而成的冰塊狀結晶。
【性味歸經】 甘,平。入肺、脾經。
【功效主治】 補中益氣,和胃潤肺。用於肺燥、肺虛、風寒、勞累所致的咳喘,小兒瘧疾,噤口痢,口瘡,風火牙痛。
【用 法】 煎湯內服,佐餐,或入丸、膏劑。
蔥 白
【異 名】 蔥莖白,蔥白頭。
【來 源】 為百合科植物蔥的鱗莖。
【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主要為蒜素、二烯丙基硫醚)、維生素C97毫克%(濕重計)、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少量的維生素A、脂肪油和粘液質。
【性味歸經】 辛,溫。入肺、胃二經。
【功效主治】 發表,通陽,解毒。主治傷寒寒熱頭痛,陰寒腹痛,蟲積內阻,二便不通,痢疾,癰腫。
【用 法】 煎湯或煮酒內服。外用可搗敷,炒熨,煎水洗患處,或塞耳、塞鼻。表虛自汗者忌服。
姜
【異 名】 生薑、乾薑、均姜、白姜。
【來 源】 為姜科植物姜的乾燥根莖或鮮根莖。
【化學成分】 含姜烯、水芹烯、□烯、姜烯酮、姜辣素、姜酮、龍腦、姜醇、檸檬醛等揮髮油類成分以及樹脂、澱粉等。
【性味歸經】 生薑:辛,微溫;乾薑:辛,熱 幅入脾、胃、肺經。
【功效主治】 生薑:解表散寒,止嘔化痰。主治風寒感冒,嘔吐痰咳。乾薑:溫中逐寒,回陽通脈。主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
【用 法】 煎湯內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穴位。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忌服。
食療調料類的養生葯膳-周易五行養生堂全部秘方飲食養生療法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