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在網上提問出有關於正確的使用艾灸治病的問題,易德軒小編針對這個問題為你提供相關養生知識的問題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明代《醫學入門》中有雲:“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古中醫有砭、針、灸、葯、導引、按蹺六大技法,在悠悠中醫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灸法有着操作簡便,功效顯着,用途廣泛的特點,故此,五讓堂特向您介紹艾灸這一中醫外治方法。
什麼是艾灸
艾灸是以艾為材料(醫術有載: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點燃艾后在體表穴位或病變部位燒灼。
艾灸有什麼作用
① 溫經散寒:艾灸可以溫通經絡的氣血、溫煦被寒氣侵襲的部位,使之氣血暢通。
① 扶陽固脫:艾灸對於提升人體的陽氣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對於一些中氣下陷、陽氣不足(脫肛、遺尿、崩漏等)的病症特別適用。
① 消瘀散結:血隨氣行,現在許多人已經生活習慣的不當身體里多有氣滯血瘀的情況,艾灸就能很好的幫助這類朋友。艾灸能溫煦鼓動血液暢流,疏通體內的淤結。
(五讓堂提示,即使沒有病痛也可以艾灸,艾灸有着極好的保健作用,可以扶助人體抗病能力,針對性的選擇艾灸穴位可以增強人體特定臟腑系統的功能)
艾灸有什麼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項?
①面部、五官、大血管在體表比較突出部位以及關節活動部位,都不可直接灸(無隔離的直接將艾放置人體燃燒)。
②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睾丸等都不宜使用艾灸。
③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者一些精神疾病不能自控的人士都不宜艾灸。
④身體處於極度衰竭、極度疲勞、極度飢餓、過分飽食、醉酒、大汗、情緒不穩等身體狀態不佳的情況下也是不宜艾灸。
⑤艾灸過程中需要注意火焰的燃燒,避免燒傷。
⑥皮膚出現潮紅的時候說明皮膚已經充血,提示需要換部位艾灸或者減輕艾灸強度了,否則容易燙傷。
⑦艾灸會產生極大的煙霧,需要保證艾灸場合的通風,但因為需要部位的裸露進行艾灸,也需要注意受灸者的保暖。
⑧人有體質強弱的不同,因此不同的人不同的艾灸量,一般艾灸一處操作時間為10-15分鐘。
怎樣進行艾灸?
灸法分類很多,直接灸,隔姜灸,迴旋灸,雀啄灸比較常用.
1. 直接灸:將艾捏成艾柱放置人體體表點燃的直接接觸的艾灸。(五 讓堂給想偷懶的朋友一個建議:使用艾灸盒進行艾灸,將艾條裝進艾灸 盒,再把艾條盒放到施灸部位上。)
2. 隔姜灸:用鮮姜切成2-3毫米,直徑1厘米左右的圓形,中間用針刺數孔,用艾倒三角放在薑片上,把薑片放到體表腧穴,點燃。(溫胃止嘔,散寒止痛效果明顯,注意艾跟薑片放穩)
3. 迴旋灸:點燃艾條在體表腧穴上大概兩厘米高度處均勻做圓周運動。(順時針為補,逆時針為泄,注意艾灰掉落人體上)
4. 雀啄灸: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移動地施灸。
什麼時候艾灸效果最好?
《黃帝內經》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和夏季是最適宜補充陽氣的季節,藉助艾恭弘=叶 恭弘之火以助人的內火,尤其是立夏過後的三伏天,此時艾灸補陽的效果最佳。春季夏季是陽氣升發的時段,相當於一日之中的早上到中午的這段時間,所以需要補益陽氣的人在上午進行艾灸最為適宜。
常用的一下艾灸保健穴
1身柱穴:在項后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作用: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住小孩發育。
2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低頭時,可見的頸背交界處有一椎骨高凸點,凸點下即是大椎穴)。作用解表、散寒、溫陽、消除疲勞、增強體質
3中脘穴:肚臍正中直上4寸(肚臍眼正中之上一橫掌加一橫指)。作用調節腸胃、補陽化濕.
4關元穴;肚臍正中之下3寸(肚臍眼正中之下一橫掌)。作用調理腸胃,補腎溫陽、理氣活血.
5足三里: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並指,用食指指端沿脛骨向上推,快到膝蓋有骨骼阻擋時停下,無名指指端即是本穴位)。作用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
6腎腧: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作用補腎溫陽、緩解腰肌勞損
7:命門:第二腰椎棘突下。作用:強腎固本、溫腎壯陽。
五讓堂給的艾灸小建議:
1:先陽后陰。(先灸背面,再灸正面)
2:一天灸一根或半根即可。
3:連續灸两天,可休息一天,防止上火。
4:艾灸盒建議用木質的,購買正規醫院艾條。
5:不建議使用电子艾灸。
6:艾灸時,可用一條不用的毛巾蓋在艾灸盒上,避免煙熏雙眼,且可更好的保證艾灸溫度。
艾灸出現意外的處理:
① 暈灸:出現暈灸后,首先需要馬上停灸,其次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約一刻鐘,再加上點按人中穴、百會穴、十宣穴,用冷水輕敷額頭。如果患者不能及時蘇醒,則應立刻送醫院就醫。
② 起泡:小氣泡可任其自我吸收。大氣泡可刺破放出水液,而後塗上龍膽紫藥水。
(提示,上述兩種情況都屬正常範疇,出現的幾率也是非常低,希望出現情況的朋友都能妥善解決,也希望其他朋友們不要因此畏懼、排斥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