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養生 正文

養生十六宜 面宜多擦則可疏通經絡,並有美容作用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養生十六宜面宜多擦則可疏通經絡,並有美容作用

  1、發宜多梳

  用木梳每日梳頭3~5遍,每遍60次左右。可以疏通頭部經絡,防止脫髮和頭髮早白。

  2、面宜多擦

  用雙手輕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鐘,每日2~3次。因經絡系統中足三陽經都起於頭面部,擦面可疏通經絡,並有面部美容作用。

  3、目宜常運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經常按摩、運轉眼睛,不但能使眼睛清澈明亮,而且對五臟六腑氣機運轉亦大有裨益。

  兩眼微閉,心平氣和,眼球分別沿眼眶順時針、逆時針各旋轉16次,然後再做上下、左右運轉各16次。爾後,忽然睜開眼睛,向前平視3分鐘,再以雙手掌心相對,運用開合之法,使兩掌得氣,以雙手掌心對着雙眼烘烤3分鐘。

  可明目清腦,解除眼部疲勞,改善視力,預防近視,防治各種眼病及頭昏目眩等疾病。

  4、耳宜常彈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兩手掩耳,食指壓於中指背上,稍加施力,借反作用力滑下,以指彈擊後腦枕骨部(風池穴附近),可聞咚咚聲響,犹如擊鼓之聲,八段錦中謂之鳴天鼓,如是36次。爾後兩手掌心忽開忽合,連續16次。再用雙手大拇指與食指按壓於耳輪,順時針逆時針,沿耳輪揉搓各16次。

  可清醒頭腦、消除耳鳴、保護聽力、增強記憶。防治耳痛、耳聾、耳腫、耳聘等各種耳疾。

  5、舌宜抵齶

  舌舔上齶俗稱“搭鵲橋”。舌尖輕抵上齶,上下左右輕輕地攪動(所謂黃龍攪海是也),同時舌舔上下齒齦內外左右運轉數十遍,令唾液自生。

  可潤燥生津,滋陰清熱,幫助消化,健脾養胃,堅固牙齒,防治咽炎及牙齒疾病。

  6、齒宜常叩

  取坐位或卧位,全身放鬆、閉目、靜心凝神、口唇輕閉,然後上下牙齒有節奏地相互輕輕叩擊。先叩臼齒(即口腔後方兩側的牙齒)36次,再叩門齒36次,要使每個牙齒都相互叩擊到。可在晨起和睡前進行,亦可在半夜或早晨睡醒后取卧位進行。

  叩齒產生的衝擊波不僅能促使牙根血管擴張,加速牙齦部的血液循環,而且還能改善牙齒、耳朵及腦部的血液循環,從而起到防治牙齒鬆動、耳鳴和健腦的作用。

  7、津宜數咽

  中醫認為,津乃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又雲: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通暢,諸病不生。古代養生家更是惜津如金,稱其為金津、玉液、神水等。

  光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滿後分三次咽下。能起到滋陰益氣的作用。

  8、濁氣常呵

  濁氣呵出則清氣吸入,即所謂吐故納新。

  9、背宜常暖

  背主一身之陽氣,是督脈所在處,常暖可使陽氣運行並暢達全身經脈,起防病治病作用,可採用按摩、曬太陽等方法暖背。

  10、胸宜常護

  古人認為胸前分佈任脈及胃、脾、肝、腎等聯絡全身之經脈,通過擦胸、拍胸、擴胸的保健動作,開其穴,暢其經,活其絡,行氣血,養五臟,潤六腑,從而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得到加強。

  11、腹宜常摩

  中醫認為,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防病。

  具體操作是:仰卧,先用右手掌緊按腹部,左手疊於右手上,按時針方向繞臍摩腹50次以上,再用左手掌上疊右手,逆時針方向摩腹50次以上,按腹時要用力適度,以不引起腹部疼痛或不適即可。

  可選擇在睡前及早晨起床前各進行一次,如有午睡習慣的也可在午睡起床前再進行一次。如果感到消化不良或大便秘結時,可以隨時做按摩。

  12、穀道宜常撮

  穀道,俗稱肛門。撮,即收(提)縮。中醫將提肛運動叫做“撮穀道”,認為應該經常做有規律地收縮肛門的動作。

  提肛運動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痔瘡、肛裂等肛周疾病,也可以改善盆腔瘀血,治療早泄,老年人尿頻等。

  具體方法是:吸氣時稍微用力,提肛連同會陰一起上升,呼氣時一齊放鬆,每次反覆10至20次,每日3至5次為宜。

  13、肢體宜常搖

  四肢經常活動,不僅鍛煉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過四肢運動促進內臟氣血運動,增強體質。

  14、足心宜常擦

  以右手心(勞宮穴)擦左足心(湧泉穴),可以交通心腎,使水火相濟,心腎相交,能防治失眠、多夢。

  15、皮膚宜常干沐浴

  干沐浴是不用水的一種沐浴方法,即用手掌搓熱后順序撫摩全身。古人認為多浴令人傷食倦怠,而主張干沐浴,認為能使氣血流暢,肌膚光瑩,此外,還有消除疲勞、安神定志、使睡眠安寧、大小便通暢的作用。

  具體方法是從頭頂百會穴開始,順次至面部、左肩臂、右肩臂、胸部、腹部、兩肋、兩腰、左腿、右腿。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按摩十數遍,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要求情緒安寧,思想集中到動作中去。如用布制手套或毛巾擦身,也有相同效果。

  16、大小便宜閉口勿言

  古代養生家主張大小便時要精神專註,即不宜開口呼吸,同時輕輕咬住牙齒,可保住氣血,有利於濁氣糟粕的排泄。

  


-------------------------------------------------------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