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孟子・離婁下》
徐僻問:“孔子屢次說‘水啊!水啊!',請問水有什麼可取之處?”
孟子回答說:“有源泉的水都是滾滾而來,晝夜不停,先注滿溝渠再前進,最終到達大海。有根源的事物都是這樣,所以可取。……”
――《孟子・離婁下》
有源頭的水,是不停地往前進的。水的前進方式很有特點,水遇到低洼的地方,一定是先注滿了窪地,再繼續往前進的,這個特點,就是孟子說的「盈科而後進」。
艾熱進入人體之後,前進的方式和水流是非常像的,遇到身體需要艾熱的地方,艾熱的傳導會停在該處,直到注滿才繼續向前傳導。
1.艾熱停在哪裡,哪裡就是病所
艾熱進入人體后的這個特性,讓很多初學艾灸的朋友很是頭疼:
比如有的朋友胃痛,灸足三里時,艾熱循着足陽明胃經向上傳導,傳到了小腹,就停下來了,小腹一整片瀰漫著熱開來,明明胃痛得難受,怎麼艾熱就不往胃裡送呢?
這說明小腹是需要艾的能量的。換句話說,小腹也是一個病所,只不過比起當下亟待解決的胃痛,小腹的病患是隱而未發的,是潛在的病所。
大致地說:艾灸時,自覺熱停留的地方,都是病所。
有人會想,那是不是艾灸時,哪裡感到熱,就是哪裡有問題?確實是這樣的。譬如那位胃痛、灸足三里時小腹瀰漫熱感的朋友,仔細詢問,發現他平時苦於便秘,已經挺長時間了。
像這樣利用艾灸,發現老病根,是非常準確的。因為這是我們每個人自帶的元神在工作,神而明之,比任何高明的醫生的診斷都要準確。
中醫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也是通過外在表現(即「證」)去推測身體里的臟腑經絡可能存在的問題,以表知里,怎麼說都比元神要隔一層。何況醫生也是人,難免有診斷出錯的時候。
而艾灸調神,元神強大,探微疾、索隱患,無深不入,灸得量足,外邪在體內就全無藏身的可能了。
2.再厲害的醫生,也比不過人的元神
艾灸不僅能發現老病根,也能及時跟上身體狀況的改變,發現被灸者新的問題。
我媽媽有腰椎間盤突出十餘年,每天早上睡到四五點便腰酸得睡不着。我每天幫她灸肚臍兩小時。剛開始的半個多月,她都是感到腰部熱,慢慢地早上可以輕鬆睡到六點多,腰酸也減緩了很多,但還沒根治。
忽一日,我還是幫她灸肚臍,她說今天熱跑到胃裡去了,稍一詢問,原來是吃了冷菜,有點胃脹。我停下來幫她做腹部按摩,解決了胃脹的問題,之後再灸,熱又重新回到腰部。
像這樣子及時地根據身體的不同狀況,分配吸收進來的艾熱去調理,只有與生俱來的元神能做,再厲害的醫生,調方改葯,都不如元神及時的。
有源之水不停往前流,會注滿一個又一個低洼的地方。堅持不停施灸,艾熱在身體內也是這樣子的,注滿一個又一個需要艾熱的病所。對於居家艾灸養生者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守住一個有灸感的點,源源不斷地給身體輸送艾熱,至於其他的事,放心交給你的元神去做。
在有灸感的前提下,只要你灸的時間足夠長,灸的量足夠多,你身上所有的毛病都會一個一個地氣至,量足后都會消退的。
3.找到艾熱進入身體的大門,避開烤肉是關鍵
充分利用艾熱自動尋病所、調百病性質的懶人養生法,有個前提是艾熱真正進入了身體,而不是徒然熏烤皮膚,始終灸不進去。用一個經典的比喻,就是你要做艾灸,而不要烤肉。
想每日自己的身體得到滋養和補充,同時避免暗耗氣虛,需要避開烤肉,用對的方法做艾灸。
補氣養生粥的做法大全
分辨烤肉和艾灸,並不難,只需要看灸的地方燙不燙。灸處燙,是烤肉。灸處不燙,才是艾灸。
艾灸之於人體就像太陽之於萬物,平常可重點灸神闕穴不少於30分鐘,或灸膻中穴不少於30分鐘。灸時須靜心、寧神、感恩,因為艾草在燃燒它自己而健康我們的身體!灸神闕時最好能灸透至腹腔發熱、灸膻中時能灸透至胸腔內發熱,並且靜心感受氣在身體內的走竄,即能實現“灸之要,氣至而有效”。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