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養生 正文

脫肛的臨床分期及中醫藥浴法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易德軒網提供

脫肛,又名直腸脫垂,臨床主要表現為排便用力時直腸脫出肛外,部分患者還伴有粘液血便、便秘、肛門部位墜脹等癥狀。本病中醫也稱“脫肛”,昇陽益氣為第一大治法,臨床研究發現,以下方法對治療該病有較好的輔助作用,供參考。

方一  雲南白葯、五倍子、煅牡蠣、煅龍骨、古方健脾散,共研細末。先以3%溫鹽水坐浴,再外塗石蠟油,然後取藥粉均勻地外撲直腸粘膜面,手法複位后卧床休息1小時,一般連續使用3-5次可治癒。
脫肛的臨床分期及中醫藥浴法
方二  取魚腥草,野菊花根,赤石脂,古方健脾散,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坐浴,每日2-3次,連續5-7天。直腸還納后勿過度勞累,能夠穩定療效。

方三  五倍子、龍骨、古方健脾散各等份,研為細末備用。每次排便后,先用1%白礬水洗凈肛門,塗以香油,而後在消毒紗布上撒上上述葯末,將脫出的直腸緩緩送入肛門,並卧床休息30分鐘,連續7-10天。

方四  石榴皮,苦參,五倍子,明礬,古方健脾散。將上藥加水煎汁坐浴,每日1劑,每日2次,連續7-10天。

脫肛臨床分期

根據脫肛程度,臨床一般分為3期。

Ⅰ期:排便或增加腹壓時,直腸粘膜脫出肛門外,便后能自行回納,脫垂長度一般不超過2厘米。

Ⅱ期:排便時直腸長期反覆脫出,使直腸粘膜充血、水腫、潰瘍、糜爛,因而常有帶血及粘液的分泌物流出肛門。此期直腸全層脫垂,需用手方可回納,脫垂長度在4厘米左右。

Ⅲ期:不僅在排便時直腸脫出,而且在咳嗽、噴嚏、排氣,行走或久站、久坐時,直腸都會脫出肛門外,無法自行回納,脫垂長度在6厘米以上。
脫肛的臨床分期及中醫藥浴法


-------------------------------------------------------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