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養生 正文

詳解《針灸大成》中的“神針八法”,是針灸補瀉最詳細的總結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有網友在網上提問有關神針八法的問題,易德軒小編針對這個問題為你提供相關養生知識問題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神針八法是明代針灸學家高武的針刺補瀉手法,載於《針灸大成》卷四,主要概括了針刺時的八個注意事項及方法,是針灸手法的基礎,包括了進針前的準備、龍虎交戰針法、進針注意、如何補瀉、特殊補瀉手法、暈針、滯針的處理。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下神針八法。

  1.第一法:針刺前的準備工作

  原文:心無內慕,如待貴賓,心為神也。醫者之心,病者之心,與針相隨上下。先慮針損,次將針尖含在口內,而令其溫;又以左手按摩受疾之穴,如握虎之狀;右手拈針,如持無力之刃,是用針之一法也。

  此段講的是針刺前的準備。首先是治神,包括患者和醫生的神,精神集中,全神貫注於針灸針上;接着是檢查針灸針有無破損。

  這裏提到的“口內溫針”不可取的做法,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畢竟口中有細菌,針刺過其他患者的針體或許也會帶有病毒細菌,這樣會造成患者和醫生感染。

  再接着是提到了押手的作用,針刺之前揣壓穴位,令經氣散去,右手持針使針下力足。這就是進針前的準備,從需要醫患精神集中開始,再提到針具的檢查以及進針時左右手的注意事項,這就是標準的進針前準備。

  2.第二法:龍虎交戰針法

  原文:左捻九而右捻六,此乃住痛之二法也。

  此段講的是龍虎交戰針法,也就是痛症治療的具體操作方法。在《金針賦》中這樣講:“龍虎交戰,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
詳解《針灸大成》中的“神針八法”,是針灸補瀉最詳細的總結這裏的“龍”和“虎”是以方位來區分,是針體左轉和右轉的代名詞,左轉是龍,右轉是虎;左轉右轉兩法反覆交替進行稱“交戰”。具體操作是:進針后先以左轉為主,即大指向前用力捻轉,捻轉次數為九的倍數;再以右轉為主,即大指向後用力捻轉,捻轉次數為六倍數;如此反覆施行多次,也可在穴位淺、中、深三層重複進行。

  龍虎交戰治療痛症效果最佳,具有舒經活絡止痛的功效。這是神針八法的第二法。

  3.第三法:進針時應該隨患者咳嗽進針

  原文:進針之時,令病人咳嗽而針進,進針之三法也。

  咳嗽進針是為了減輕進針時患者的疼痛感,咳嗽時患者還沒來得及完全集中注意力在穴位上,這時候進針會大大消除恐懼。

  現在臨床上,在進針時少用此法了,除非是為了配合呼氣與吸氣的針法,因為古代針具製造工藝還沒有現在這麼先進,針身較粗,進針較疼,所以得盡可能的減輕進針疼痛;現在不經常使用是因為針身變細了,進針方法也多了,比如使用針管進針、進針器進針等。當然,對於十分恐懼針灸的人還是需要使用的。

  4.第四法:針刺補瀉來補虛瀉實

  針沉良久,待內不脹,氣不行,照前施之。如氣來裹針不下,乃實也;宜左捻而瀉其實,如不散,令病人呼氣三口,醫者用手抓針自散;如針進無滯無脹,乃氣虛也,令病患吸氣,針宜右捻而補其虛,此補瀉之四法也。

  本段主要講的是如何判斷疾病虛實以及如何進行補瀉。針刺穴位很久之後,穴內沒有脹感,是氣沒有到達該穴,也就是沒有得氣,需要繼續催氣使氣至病所。

  如果是實證,就是催氣了經氣也不會到達針下,這時候需要使用瀉法,即左轉針體,如果還未得氣,可配合患者呼吸而操作;如果進針后針下沒有滯針的感覺和脹感,這是虛證,需要在患者吸氣時右捻針體。

  5.第五法:鳳凰展翅是瀉法

  其瀉者有鳳凰展翅∶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針頭,如飛騰之象,一捻一放,此瀉之五法也。

  本段講的是鳳凰展翅針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先直刺進針至腧穴深層,再退針至淺層,得氣后待針體自搖,再插針至中層,然後小幅度提插捻轉。拇指和食指相互交錯,要拇指指頭朝前,食指指頭朝後,將兩指彎曲,由針根部用拇指指肚及食指第一節橈側由下而上沿針柄呈螺旋式搓摩。兩指一搓一放,力度均勻一致,針體不能上下移動過大。

  鳳凰展翅是瀉法,可以使用於一切實證。

  6.第六法:餓馬搖鈴是補法

  其補者有餓馬搖鈴∶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針頭,如餓馬無力之狀,緩緩前進則長,後退則短,此補之六法也。

  “餓馬搖鈴”針法,具體操作方法是:用右手拇指與食指捻針,前後捻轉,即一次拇指向前,一次拇指向後,拇指向前時用力較大,捻轉幅度也大,拇指向後時用力較小,捻轉的幅度也小,操作過程要求緩慢而用力柔和。

  餓馬搖鈴針法是補法,可以應用於一切虛證。

  7.第七法:暈針的處理

  原文:如病患暈針,用袖掩之,熱湯飲之即醒,補之七法也。

  此段講的是暈針是處理方法。暈針是針刺過程中最常發生的不良事件,其實大多數是可以避免的,一般正確處理也不會留下后遺症。

  暈針的表現:在針灸治療過程中,患者突然出現精神疲倦、心慌氣短、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噁心嘔吐、脈微欲絕,甚至血壓下降、四肢厥冷、意識喪失、大小便失禁等情況就是暈針。

  暈針的原因:常常由於患者精神緊張、體質虛弱、飢餓疲勞、體位不正或者是針灸醫生手法過重等引起。

  暈針后的處理:應立即將針全部取出,讓患者平卧,頭部稍低,輕者可飲用熱茶水或糖水;重者用指掐或針灸人中、內關、足三里等穴,或灸百會、關元等穴,必要時應用其他急救措施。

  8.第八法:滯針的處理

  原文:如針至深處而進不能,退不能,其皮上四圍起皺紋,其針如生在內,此氣實之極也,有蒼蠅叢咬之狀,四圍飛延,用右手食指,向皺紋皮處,離針不遠四圍前進三下,後退其一,乃瀉之八法也。

  滯針原因:①患者精神過度緊張;②患者因為疼痛而致局部肌肉痙攣;③醫生行針不當,向單一方向捻轉太過,以致肌肉纖維纏繞針體;④留針時間過長而中間未行針。

  主要表現:針身在穴位內捻轉不動,提插、出針均感困難;如果勉強捻轉,病人常痛不可忍。

  處理措施:發生滯針時,對精神緊張者,可延長留針時間,循按針穴周圍皮膚,若仍不能緩解者,可在針穴旁再進一針。單向捻轉所致者,則需向相反方向捻回,並用刮柄、彈柄法,使纏繞的肌纖維回釋,即可解除滯針。

  9.出針捫穴是補法要訣

  原文:出針時,即捫其穴,此補之要訣。

  即開闔補瀉的補法可以應用於一切虛證。
詳解《針灸大成》中的“神針八法”,是針灸補瀉最詳細的總結


-------------------------------------------------------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