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養生 正文

古代通緝令如此抽象,為何能抓到逃犯?看到這句話,逃不掉的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通緝令

在古代要抓犯人時往往會貼一張通緝令,這張通緝令上的畫像是根據熟悉他的人口述,從而描繪的。沒見過那個人,怎麼畫都不相似,因此畫得很抽象,相貌也不準確,如果換件衣服、換個髮型就能矇混過關了,為什麼這樣能抓到逃犯呢,看到這句話,根本逃不掉。

畫像雖說畫得不像,但他會把那個人的特徵給畫出來,比如:招風耳,尖嘴腮猴,大家按照特質一一查看,如果符合就直接抓回去慢慢審。畫像的下面有一些個人信息,大家互相之間都認識,圈子非常小,因此把姓名住址寫出來了之後大概都知道是誰了。

古時候也有他們生存的一套規則,那時雖然沒有身份證,但也有一個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那就是路引,老百姓一般是不出遠門的,如果要出遠門就需要去找當地的官員開一個通關憑證,也就是路引。城門都有官兵把守,因此沒有路引的話不能過去,也不能住店。晚上百姓睡得很早,而且是不會出來的,這時候如果有人在街頭走動,是很容易被發現得到。

大戶人家通常都會把家裡布置得很好,亭台樓閣,風景秀美,因為古代的交通並不發達,家是待得最久的地方,所以會布置得很好,風景之類的應有盡有。這也代表了大家的活動範圍就那麼幾個,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裡的人都互相認識,如果有陌生人進入很容易就被認出來。

那麼大家可能會想就算被認出了他們也不會告訴官府啊,大家都不想惹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可沒那麼簡單,如果知情不報的話後果也是很嚴重的,還很有可能連累家裡人。

當時有一個保甲連坐制度,古代個體以“戶”為單位,“十戶”為一“甲”設有甲長,“十甲”為一保,設有保長。如果要調查人數只需要由保長統計一下就可以了,如果關係好有包庇行為的話,就一起罰,古代的包庇罪懲罰很重,保長可能要陪着他一起死。如果是老百姓知情不報的話,那死的可就不是他一個人了,很可能會連累家人,甚至是鄰居。

如果看到了這句話,犯人根本就逃不掉了,這句話就是:如提供線索者,賞銀百兩,甚至是千兩,那些錢足夠平民百姓們一年或者兩年不愁吃喝,所以大家碰到這些事的時候都會非常积極,如果有一點相似就會報官,能很快的把犯人抓住。可是這樣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屈打成招,如果沒有碰上好官的話極有可能為了破案草草了事,冤枉很多好人。


-------------------------------------------------------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