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養生 正文

道教文化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道家

道教是以長生不老之道作為最高信仰的中國本土固有的宗教,它勸人通過養生修鍊和道德品行的修養而長生成仙,最終解脫死亡,求得永恆。道教在多方面繼承改造了道家的東西,繼承显示出與道家的聯繫,改造則显示了區別,二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魏晉以後道教取代了道家的地位,在社會上扮演角色,發揮功能作用。美國學者唐納德・畢肖普教授主編的《中國思想導論》一書指出:認為道教是道家思想的普遍墮落和腐敗的產物的看法是毫無道理的;道教的思想體系中包含了道家思想所缺少的因素,而這些因素在現實生活中對人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例如道家訴諸心靈或理性道教卻訴諸於人的情感、情緒或情趣,道教充分巧妙地利用人的敬懼、神秘和驚異等感覺,而道家對此熟視無睹。(參見《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1987年,第479頁,三聯書店1988年版)作者試圖說明道教文化對於人的現實生活具有某種特殊的意義。更為重要的問題是,道教文化在當代社會還有無價值意義道教文化是否為一種博物館文化,僅僅陳列起來讓人參觀,就象我們觀看文物展覽一樣作者沒有提出也沒有回答。

  我們的答案是:道教文化不是化石,不是文物,而是活生生的存在於現代中國社會當中,它還在活動,還在努力表現自我。為什麼它還活着,還受到一些人的欣賞因為它有其自身存在的現實意義和價值,人們感到還能從中發現醫治現代社會頑疾的妙方,它所提出的問題有一些與當代人所面臨的問題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對當代人解決這些問題不無啟迪意義。

  已經有不少學者對道家文化的現代意義作了發掘。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史》指出:“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經爛掉了的大樹。這些樹根今天仍然生機勃勃”。(第二卷第178頁,科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董光璧《道家思想的現代性和世界意義》一文認為:“在當代科學技術的社會危機中,道家思想的現代意義被科學人文主義者重新發現。李約瑟、湯川秀樹、卡普拉等人發現現代科學的世界觀向道家思想歸復的某些特徵,並以此為契機試圖建構一種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平衡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輯第39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葛榮晉發現:“在當代社會的各個領域,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的靈魂還在以各種不同方式發生着這樣或那樣的作用,滲透在各個生活領域和學術領域,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引論》第1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從道教是對道家的繼承、改造和沿伸來說,道教中的某些內容亦有其現代價值,且有與道家相通的地方。我以為,道教文化的現代意義至少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對當代科學的發展有啟示意義,從中可以“溫故而知新”。道教對自然、對人體自身的探索,產生了一系列中國古代的科技成果,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道教含有古代的科學成份,為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道教的原始科學主義可以與當代科學相接通,從而建構新的科學殿堂。事實上,已經有一些當代自然科學家在道教中發現了與最新科學之間的某種相似性,並運用這些方式來解釋當代科學所面臨的新問題。在當代科技的理論危機中,一些着名科學家都借用“道”的理念重新建構科學理論模式。

  日本的湯川秀樹認為物理學的發展,不斷更新了“道”的觀念,在探索最新的物理學概念的過程中,老子的“道”會獲得非凡的新意。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認為,“道”與現代物理學中“場”的概念十分相似。可以說,“道”對於當代化學、物理學、宇宙學、人體生命科學等都具有借鑒意義。道教對於老莊之“道”的詮釋作了許多創造性地發展,豐富了“道”的內容。可惜的是,當代科學家只注意到道家之道,而道教所演化發展的“道”尚未被當代科學所開發運用。相信從中可以探到寶藏,帶給當代科學新的財富。

  第二、道教生命哲學對當代長壽學的啟示。道教十分重視生命,並在生命問題上高揚人的主體能動性,強調“我命在我不在天”,依靠人的自我修鍊改變命運,提高生命存在的數量與質量。道教依據“道”的生命法則,提出“生道合一”,認為修道者如能煉養而與大道相合,則將超越生死之限。在道教看來,凡是熱愛自己的生命又關懷他人的生命,並進而泛愛萬物生命的人,他便會與大道相通,便會“死而不亡”,使自我生命具有不朽的價值。從現在到將來,人們都會在道教生命哲學中發現對長壽之道有價值的東西,特別是它的某些操作方法如氣功、靜養功等。

  道教各種養生方法受到歡迎,形成較大範圍的持續的氣功養生熱,原因就在於道教氣功和養生方法能去病健身,優化人的生理功能,凈化人的靈魂,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個體生命旺盛持久。道教的心理療法,對當代人無疑也是有效的方劑。放眼當今商品化社會,競爭激烈,令人心理緊張,情緒焦慮,心理病人數量增加。如能學習借鑒道教的心理療法,忙中偷閑,可以緩釋個人的焦慮情緒,減輕心理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另外,道教的一些儀式也不同程度緩解當代人的心理負擔,滿足人們預測命運的心理需求。道教文化給予當代人身理和心理健康的幫助是十分明顯的事實。

第三、道教中不乏人類生活的經驗總結,可供現代人借鑒。道教給人一種安身立命的智慧,它教人知道生命的價值意義在於歸真返樸,要安頓我們的生命,便應過一種清靜無為的生活。這是種超越的人生觀,恬適自在的人生觀,它嚮往自然純樸、自足和諧的生活。西哲海德格爾引荷爾德林晚期的詩說:“人建功立業,但他詩意地棲居在這大地上”。(《海德格爾詩學文集》第194頁,華中師大出版社1992年版)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上,過詩化般的生活,無拘無束、知足常足地享受人生,這也是道教的人生理想。這種藝術人生對於物慾橫流、泛濫成災的當代社會,對於利慾熏心、不擇手段獵取財富的某些當代人來說,不啻是副清醒劑,是長鳴的警鐘。

  當代社會的激烈競爭給人們的精神帶來某種新的失落,歸真返樸的價值取向,也許會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獲得一種更合乎人性的人生體驗。人們通常認為道家道教哲學是失敗者的人生哲學。林語堂《吾國與吾民》認為:“每一个中國人當他成功發達而得意的時候,都是孔教徒,失敗的時候都是道教徒”。(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年版第107頁)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二卷第十章引德效騫的話說:“儒家思想一直是成功者'或希望成功的人的哲學。道家思想則是失敗者,或嘗到過成功'的痛苦的人的哲學”。

  道家道教的人生哲學能起到安慰人們精神上遭遇的幻滅與痛苦的作用,象服鎮痛劑,使人以豁達平靜的心態對待失敗,維繫人生的平衡。但道家道教哲學也可以是成功者的哲學,成功者以此人生哲學為明鏡,不時提醒自己“福兮禍之所伏”,不飛揚驕橫,功成不居,保持成功的力度與長度。實際上,成功者更需要道家道教人生哲學作為指導,此即所謂:“聖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於山林之中”。(郭象《莊子・逍遙游注》)道家道教這套大智大慧的人生哲學對於當代人正確冷靜地處理人生得失成敗,保持和諧平衡的生命情調,重振生命活力,不無啟示意義。無論人生的失敗者還是成功者皆可憑藉它詩意般地棲居在這大地上。

第四、道教中的生態倫理觀,對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精神,自然保護主義意識,都值得現代人吸取。我們的地球就像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載着地球村的居民在太空中遨遊。這艘飛船我們可命名為“大道”號,已有五十億乘客。問題是大道號飛船正遭受人為破壞,環境嚴重污染。飛船的保護層臭氧正在減少,生態失去平衡,危及乘客們的生命安全,這一切都是人對地球資源無休止的破壞性掠取所造成的。面對如此嚴重的問題,回憶下道教中某些古訓,總結道教的生態倫理觀,或許是十分有益的。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有機的同構互感整體,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對自然界的開發應遵守某些道德準則,應充分認識自然界的規律,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勢必危害人類自身。

  作為小宇宙的人和作為大宇宙的自然在不斷地進行物質能量交流,這種交流一旦被人為破壞,失去和諧平衡,那麼人是得不到安寧的。當代生態平衡失調的問題,以道教眼光看,實際上就是由於人忘記了自己與自然之母的生身關係,以為可以隨意從母親身上攫取自己需要的東西,而不顧及母親身體所受的傷害。道教生態倫理觀主張對宇宙萬物都施以仁慈的愛心,主張尊重自然界萬物的屬性,讓宇宙萬物自足其性,自然得到發展,不橫加干涉。在道教看來,人和自然萬物之間存在因果報應關係,人與宇宙萬物是互相感應的,感應的基礎是人和萬物都有靈性,人與物信息相通。

  比較起來,人是萬物中最有靈性的,他屬於自然又區別於自然,但人必須依賴自然界而生存,故人當愛護尊重自然。只要人類存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便是個永恆的主題。在人類面臨新發展、走向未來的進程中,道教關於尊重、服從、歌頌自然的人天觀和生態觀,發人深省,對解決人類生存危機是有其現代意義的。總之,道教所提出的某些問題與當代人面臨的人生問題、社會問題、環境問題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其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對當代人也有參考價值,道教的現代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