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
眾所周知,我們所認為的儒學與儒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就歷史而言我們習慣把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定為儒學,而普遍看法是把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看成是儒教的確立,自此儒教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儒學作為一門悠久歷史學術科目,它本身也是在不斷豐富發展的。在漢代,董仲舒開創了儒家的正統地位;魏晉時期,道儒又相包含,形成了魏晉玄學;到了唐代,儒、釋、道三家合流,造就了唐代特有的文化精神;宋明程朱理學把儒學提高到極端,同時也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儒學的那種原本鮮活的色彩在宋明以後已經回退成為一種僵死在理論上的條條框框。但是我們反思百年來儒學命運的起起落落時,我們就會發現,實際上儒學的精神已經漸漸成為了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精神底蘊,它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對我們日常生活起着察覺不到的影響,哪怕它是瑕瑜互現。
今天,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時候,對這個現象我們是不能忽略的。我們今天要為國家民族確立一套新的道德倫理體系,就是要廣泛吸收所有對我們有益的成份,而作為影響了中國社會兩千多年的一個哲學派別,儒學是首當其沖。
我們就要用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來對它進行批判,吸收借鑒繼承其中的精華部分,比如像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愛國愛家、關懷他人等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對於毒害中國社會的那些東西,如人有貴賤之分、藐視勞動者、僵化的社會國家等級結構觀念等,我們要堅決予以唾棄拋棄。
目觀我們當前社會,林立的各種所謂官僚作風、貪污腐化、欺壓人民的現象,從主觀上來說,它們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儒學這些毒流在中國悠久的封建社會中還殘留下來的結果。什麼時候我們把這些消極面消解到一定程度了,什麼時候我們社會的精神面貌就會煥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