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養生 正文

土族信仰哪個宗教,你知道嗎?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品味人生

 (一)薩滿教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教,相信萬物有靈,靈魂不滅和多神崇拜。因通古斯各族稱巫師為“薩滿”而得名。土族的先民吐谷渾在遼東時,信奉薩滿教。後來由於歷史的變遷,佛、儒、道教的影響,特別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強力滲透,土族中的薩滿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其遺俗在舊時和今日的土族中,依然清晰可見。其主要的宗教活動有:祭騰格熱、祭敖包、白虎祭、選神羊等。

  (二)苯教
  苯教,俗稱“黑教”,西藏古代盛行的一種原始宗教。崇信天地、山林、水澤的神鬼精靈和自然物。重祭祀,崇尚咒術、卜算等。約於八世紀初期苯教興盛時,就已傳入土族先民吐谷渾中並逐漸受到土族人民的信奉。到十四世紀以後,隨着藏傳佛教格魯派在土族地區的傳播與發展,苯教遂衰微下去,未能在土族地區建立專門的苯教寺院。如今僅在互助、大通等地的一些土族村莊中,有少量的苯教神職人員胡古安爹。

  (三)佛教
  土族先民吐谷渾遷徙到青藏高原以後,到南北朝時期,其周邊的北朝、南朝、柔然、于闐等皆信奉佛教。吐谷渾在與南朝劉宋、蕭梁通貢使、通商賈以及頻繁的交往中,約在吐谷渾王慕利延在位(436――452年)的後期,自西域與中原同時傳入了佛教。開始時佛教只在統治階級中傳播,后在平民中流行開來。唐代以後,隨着吐蕃王國勢力的興盛,西藏佛教東進,並在吐谷渾地區普遍流行起來。

  元代時,佛教中的薩迦派(俗稱花教),由於得到元朝的推崇,勢力大盛,在土族地區也得到廣泛傳播。明清以來,在土族地區興建了許多佛教寺院,有一些寺院較著名,如互助地區,1958年以前,全縣共有佛教寺院十五座。尕扎寺與甘沖寺為寧瑪派寺院,其餘的均為格魯派寺院。尚有數十座佛堂,稱為“拉康”。著名寺院有佑寧寺、白馬寺和卻藏寺。大通地區,歷史上在今大通縣境內修建過十八座佛教寺院或靜房(日朝)、佛堂。至1958年尚存八座。以廣惠寺最為著名。

  (四)道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在中國歷史上,道教與儒、佛教鼎足而立,並稱“三教”。土族人民在與漢族人民長期密切的交往中,接受漢族信仰之一的道教是很自然的。約在元明時期,道教就已傳入土族中。道教在土族社會歷史發展中,具有新的特點,即道中有佛,道佛合璧,甚至某些薩滿教的內容也攙雜在道教之中。道教對土族人民有着廣泛、深刻的影響。

  舊時在土族聚居的民和、互助地區,供奉着不少道教的神,特別是在民和地區,每個村莊都有一座小廟,小廟中供奉着一二個或三四個道教的神。道教的宗教職業者陰陽師,在土族中也博得相當的崇信。道教的宗教活動,也得到不同程度的開展。土族所尊奉的道教諸神有二郎神、灶神、財神和門神等。道教的宗教性活動,主要是通過陰陽師進行的,平時他們給人合婚、算卦、看日子。

  人死時,要請陰陽師開殃榜(亦稱陰狀),念經。蓋房子、選墳塋時,請陰陽師看風水。結婚時,給女方家推算新娘面向的方向,以及應躲避的人等。此外,還有一些常見的宗教活動;搜牌子、立雷台、祭神農等,土族信奉的道教神及宗教活動,反映了道教文化在土族中的深刻影響與變異。

  (五)地方民間信仰
  地方民間信仰,是指本地區所特有的民間信仰,帶有極鮮明的地方特色。在互助地區,土族所信奉的治病的神,有勒木(騎騾天王,也稱娘娘)、路易加勒(老爺)、尼答克桑、柴倆布桑(山神)、丹木煎桑(羊頭護法佛)。如保佑平安解決疑難的神,寺院中所供的各種神,各村莊小廟中所供的神,一般土族人認為都能保平安、降福祉。但有時遇有疑難也要向勒木、路易加勒或尼答克桑、柴倆布桑、丹木煎桑等神求問,請神解答。

  在民和地區,土族所信奉的神,有本村村神和家神兩種。村神有龍王爺、娘娘、摩羯爺、文昌爺、五郎爺、土主爺、坐神爺、寺主爺、先生爺、四郎爺、大王爺、青馬督司、索家大帝、黑池爺、沒腳龍王、黑虎大神、黑馬祖師、豆娃娘娘、變化二郎、阿姑娘娘等。這些神都供在村中小廟裡。家神,是每家所供的一位特殊的神,是該家的保護神,有祖師爺、灶君娘娘、白馬天將、金絲綿羊(即羊頭護法、羊頭人身)、牛頭護法(陰陽的祖師)、丹煎他母爺、他母爺等。


-------------------------------------------------------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