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
摩尼教是公元3世紀中恭弘=叶 恭弘波斯人摩尼(Manl)所創立的一個宗教。摩尼在波斯傳教時,與當時的國教瑣羅亞斯德教相對抗,結果被國王巴拉姆一世處死,並禁止國人信奉摩尼教。從此,摩尼教徒聞風而逃,將教義傳向各地,使摩尼教成為流行於伊朗、敘利亞、埃及、巴勒斯坦和北非、歐洲、小亞細亞、中亞細亞地區,以及中國內地的重要的世界性宗教。它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呢?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一直對此沒有進行過探討,因為人們不知道曾流行於中國的所謂“摩尼”、“明教”就是源自波斯的摩尼教。並且,由於摩尼教資料的缺乏,人們不僅對摩尼教本身不甚了了,更無遑論及中國有無摩尼教問題了。直到本世紀初,中國新疆吐魯番和甘肅敦煌發現了大量摩尼教文物后,才開闢了摩尼教研究的新天地,關於摩尼教傳入中國的時代問題也就引起了中外學者的注意。
在1909年,我國學者蔣斧在其所著的《摩尼教流行中國考略》一文中,根據宋代宋敏求《長安志》的一段記載推論摩尼教在周隋之際傳入了中國。《長安志》卷十說:“懷遠坊東南隅大雲經寺,本名光明寺,隋開皇四年,文帝為沙門法經所立。時有延興寺僧曇延,因隋文賜以蠟燭,自然發焰,隋文奇之,將改所住寺為光明寺。曇延請更立寺以廣其教,時此寺未制名,因以名焉。武太后初,此寺沙門宣政進《大雲經》,經中有女主之,因改為大雲經寺,遂令天下每州置一大雲經寺。”蔣斧據此指出這大雲寺就是摩尼寺。
清末著名學者羅振玉也根據《長安志》的這段記載,並結合敦煌殘卷《老子化胡經》等材料支持了上述說法,他肯定地說:摩尼教“隋文時已入中土,絕非唐代乃入也”。眾所周知,摩尼教的中心教義是二宗三際說,二宗指光明和黑暗,亦即善和惡,三際是指初際、中際和后際,即過去、現在和將來。明暗系指世界的二個本原,三際是說世界在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階段。令人驚奇的是在《老子化胡經》中也明確地提到了摩尼和二宗三際,它與中國的摩尼教史實有何關係呢?中外學者紛紛進行了考釋。羅振玉首先認定這是我國“晉代已有摩尼之證”,而“《化胡經》之作,專為倡導摩尼教而設”。也就是說,羅振玉將摩尼教傳入中國的時代提前到晉代,對於他的這番考證,陳垣先生謫之為“失考之甚”,因“摩尼之卒,亦在西晉初年,其教斷不能流行於中國如是之速也”。
但對上述看法,也有人表示了贊同。中外關係史專家張星�先生在1930年出版的《中西交通史料彙編》中指出:“蔣氏之說,不為無因”,因為“祆教後魏時已入中國。景教、回教皆以唐太宗時入中國。何摩尼教遲至唐武后時始入中國耶?”
在中國現代學者中,研究摩尼教傳入中國的最有影響的早期著作是陳垣在1923年4月發表在《國學季刊》第一卷第二號上的《摩尼教入中國考》。他認為摩尼曾親至中國傳教的說法是不可信的,摩尼教始通中國“莫先於《佛祖統紀》所載之唐武后延載元年”。宋代釋志磐的《佛祖統紀》卷三九雲:“延載元年??波斯國人拂多誕(原注:西海大秦國人)持《二宗經》偽教來朝”。延載元年為唐代武則天時期,即公元694年。拂多誕是摩尼教中僧侶的一種職名,由此而知曉摩尼教傳入中國的時間。並指出:“中國摩尼教,始來自波斯,繼來自吐火羅,不滿四十年而遭禁斷”,漢文中的“摩尼”之名最早見之於《通典》卷四十注。
著名法國漢學家沙畹、伯希和等人也持延載元年摩尼教傳入中國說。因此該說成了最有影響的一種觀點,得到了人們的首肯。儘管如此,仍然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主張摩尼教在延載元年之前就已傳入了中國。從70年代起,海外的主要論著有國立澳洲大學教授柳存仁的《唐前火祆教和摩尼教在中國之遺痕》,在中國則以林悟殊的《摩尼教入華年代質疑》一文為代表。
林悟殊在其論文中首先認為,宗教在古代的傳播,和其它經濟文化的交流一樣,往往是先在民間進行,然後才到達官方的。如果摩尼教還未在中國產生影響的話,延載元年那個以私人身份持經“來朝”的拂多誕居然被唐政府接納是辦不到的。因此,“延載元年至多只是標志著摩尼教在中國公開合法傳播的開始,而在此之前,摩尼教應早已在內地民間流傳了”。
從文獻資料來看,記載摩尼教在華年代早於《佛祖統紀》的有明代何喬遠的《閩書》,書中稱摩尼教在唐高宗時(650――683年)已傳至中國。而且敦煌殘卷《老子化胡經》中所載的摩尼教義也說明摩尼教早在延載元年之前就已存在中國了。所以“要從史書上找到明確的記載來定一確切的傳入年代,就恐怕是很困難的”。
從東西方交通情況來看,4至6世紀的絲綢之路並未中斷,民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仍在進行。大量西域人入居塞內,顯然有利於摩尼教在內地民間的傳播。
從宗教傳播的角度來看,由於古代宗教頗多雷同之處,一種新教派出現后,教外人往往難以分辨,而且傳入中國的摩尼教有不少祆教和佛教的成分與色彩,所以現代人從史書上是找不到摩尼教初期的直接證據的。
從當時的史實來看,唐以前的一些农民起義已明顯地受到了摩尼教的影響。
總而言之,摩尼教入華的時間早於延載元年應該說是可以肯定的,但其確切年代究竟在何時,還有待新資料的發現和進一步的考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