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
頂碗舞是蒙古族從元代承傳下來的民間舞蹈。相關的史料記載,《頂碗舞》的出處與佛教有着一定的淵源。佛教教義當中有多種對佛的供養儀式,用碗盛上糜乳的供奉以及用歌舞表演的伎樂供養都包括在其中。兩者的結合導致了這種用盛了糜乳的碗放在頭頂上舞蹈的形式形式新穎,動作優美,氣質高雅,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的民族特點。
頂碗舞在整個蒙古族民間舞蹈發展史上占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在婚宴和喜慶佳節的聚會上1人或多人頭頂茶杯或碗狀小油燈或碗,碗里盛滿清水或奶酒,雙手各拿兩個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聲和樂聲中翩翩起舞。
頂碗舞的動作沒有固定的套數,掌握好基本動作和擊盅,打筷的規律之後,舞者現場即興發揮,情緒激昂,動作、舞姿的變化豐富多彩,充分展現蒙古族舞蹈的技藝,智慧和豐富靈活、多變的特點。
一陣悠揚的樂聲中,一群身着大紅裙袍的姑娘們,排着整齊的步伐,做着優美的動作。她們的那端莊而富有獨特民族風格的舞姿明朗又大方,美麗的臉龐上漾滿喜悅的微笑。最令人不斷稱奇叫絕的是,在那像瀑布般流瀉而下的黑色髮辮之上,一疊疊高高聳立的白瓷碗穩穩地隨着姑娘的身姿飄來移去,像水中的萍,似天上的雲,流動的舞姿和靜立的碗影,構成一幅美與技完美交織的動感畫卷!
頂碗舞隨着時間的推移和表演舞台的壯大,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喜歡上了頂碗而舞,特別是在新疆、內蒙等地區,歷經悠久歲月的磨礪而愈加受人歡迎。這類舞蹈奇就奇在技與藝的交融性上,對舞蹈演員的要求極高,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演員們不但要練就過硬的舞藝,更要具備高超的頂技,而正是這兩者完美和諧的結合與展示,帶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此外,維吾爾族、傣族、土家族也擅長跳頂碗舞。
頂碗舞是蒙古族一項重要的舞蹈文化的資源,它保留了蒙古族中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域風情,是蒙古族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千百年的時間里,始終保有自己最獨特的風味,成為蒙古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