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諺語
巫術的來源,一是傳說來源於舜帝時代,舜的兒子帶領巫咸國生產食鹽。因為當地的巫咸人掌握着鹵土製鹽的技術,他們把鹵土蒸煮,使鹽析出,成為晶體,外人以為是在“變術”,加上巫咸人在製鹽的過程中,舉行各種祭祀活動,希望南風為他們帶來好的氣候,以利於析鹽。而在祭祀中包含各種表演,附有各種許願和祈禱的言語。整個過程在別的部落看來,就像是在實施一種方術,於是就稱這種會用土變鹽的術為“巫術”,這也被視為“巫術”一詞的由來。
而另一種說法是,巫術是伴隨着古代藏族先民們對自然的崇拜而開始的。因為大自然常常會給人們以恐懼之感。而先民們對自然又有所求,除對自然神頂禮膜拜和供養以求佑助以外,還想通過言行,去讓大自然順從自己的意志,於是便產生了一種“想改變大自然的幻想和行動”。這些幻想和行動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巫術。巫術的儀式表演常常採取象徵性的歌舞形式,並使用某種據認為賦有巫術魔力的實物和咒語。
從巫術的性質角度,可以把巫術分為黑巫術和白巫術。黑巫術是指嫁禍於別人時施用的巫術,通常以詛咒和巫蠱為主。尋求黑暗或邪惡的力量懲罰施術者的仇人,不過一般要付出同等的代價。
與黑巫術相對的概念是白巫術,是祝吉祈福時施用的巫術,故又叫吉巫術,通常以讚美神明和向神明祈福為主。尋求光明或善良的力量幫助別人,不需要付出任何太多代價。白巫術從主觀上,是想在神秘的環境中預佔到未來的情況,或採取有效的方式治癒病魔,給人以健康,例如卜筮巫術,就是商周時期最常用於診療活動的一種白巫術。
從施行巫術的手段角度,巫術又可分為兩類,一為摹仿巫術,另一種叫接觸巫術。
摹仿巫術是一種以相似事物為代用品,求吉或致災的巫術手段。如恨某人,便做人形,寫上該人的生辰八字,或火燒或投水,或針刺刀砍,以致那人於死地,從性質上講,這屬於黑巫術;再如小兒常常落井,為避災,常做一偶人代替小兒投入井中,這種行為稱作破災破煞。
接觸巫術是一種利用事物的一部分,或與事物相關聯的物品,求吉或嫁禍的巫術手段。這種巫術只要接觸到人體的一部分或人的用具,都可以達到目的。如某人患病,在病人病痛處放一枚錢幣或較貴重的東西,然後丟在路上任人拾去,於是病痛便轉移到拾者身上。過去害人的黑巫術,就常常搜集不和睦之人的發須、指甲以及心愛之物,以加害對方,而小孩子的名字也不能隨便告訴別人,否則便要受制於人。【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