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知識
穀雨”,取“雨生百穀”之意,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亦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穀雨時節,在我國南方地區,往往開始明顯多雨,而特別是華南,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
早晨養生知識100條
人處於天地日月之間,隨着四季更替,人體也會發生規律性的變化。古代勞動人民據此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不少養生諺語,雖語言平朴,但很多在今天看來仍有借鑒意義。
1
天氣多變
*春天孩兒臉,一日三變。
*百草出芽,百病發作。
*春捂秋凍,到老不生病。
“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是春天氣候的多變性。指的是雖然春季逐步回暖,但早晚溫差較大,氣溫較低,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不時還會出現倒春寒。
所謂“百草出芽,百病發作”。春天是所有生物欣欣向榮、推陳出新的季節,同時也是人體抵抗力不足、容易患病的季節。所以春天我們更應注意保健養生,防患於未然。
故在養生學上,古人提倡“春捂”。天氣“寒暄(熱)不一,不可頓去棉衣,多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漸減一重,不可暴去”“衣服要增減,莫令胸背受寒。預防得感冒、傷風和肺炎”。這就是俗話說的:“春捂(秋凍),到老不生病”。
2
防病養肝
*菜花黃,病人狂。
*三月桃花瘋,躁鬱易發病。
*春(宜)養肝。
中醫學重視“人與天地相應”,認為春、夏、長夏、秋、冬分別內應人體之肝、心、脾、肺、腎,故民間亦有諺語說:“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是氣象醫學形象而規律的反映。從寒冬進入暖和的春季,人體代謝進入旺盛期,體內環境和內分泌活動發生變化,體外紫外線強度與溫度增高,再加上人們群體互動、生產活動增多等因素作用,導致精神疾病相對容易產生,或原有疾病加重等情況。
春氣內應肝木。肝氣疏泄、條達、舒暢,是肝的生理特點之一。春天多風,易動善變,春氣升騰,肝陽、肝火、肝風每易隨春氣上升,或影響脾胃消化功能;同時,情緒變化,肝氣易郁,抑鬱、急躁、易怒都可使肝鬱陰傷,故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肝炎、高血壓、眩暈、失眠等消化和精神系統疾病容易複發。精神分裂症亦易發作,應引起大家的警覺。
3
清淡食療
*春天多吃蒜,神爽體質健。
*初春早韭,秋末晚菘(白菜)。
*三月三,薺菜當靈丹。
春季膳食,應轉為清溫平淡,多採用時鮮蔬菜,如春筍(皮膚病、哮喘等過敏不宜)、菠菜、芹菜、胡蘿蔔、花菜、青椒、韭菜、大蒜、薺菜等。
如大蒜,蒜頭、苔、嫩恭弘=叶 恭弘都可入菜。大蒜營養豐富,每100克含水分69.8克,蛋白質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3.6克,鈣5毫克,磷44毫克,鐵0.4毫克,維生素C3毫克。此外,還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蒜素、檸檬醛以及硒和鍺等微量元素。
大蒜里的某些成份,有類似維生素E與維生素C的抗氧化,防衰老特性。推薦吃法:蛋黃大蒜,美容、抗衰老,大蒜能促進血液循環;蛋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能抑制活性酸素,減緩血管與皮膚老化。故民諺“春天多吃蒜,神爽體質健”的說法。
韭菜,又稱起陽草、長生韭。恭弘=叶 恭弘扁平而厚,嫩恭弘=叶 恭弘、韭黃(避光軟化而成)為蔬菜珍品。據《本草綱目》記載,韭菜籽的功效為補肝腎,暖腰膝,助陽,固精。近代研究發現,韭菜還有抗突變之功,能抑制癌細胞。故曰:“早春韭菜一束金”,物賤功高。
又如薺菜,也稱護生草。薺菜作為藥用,最早見於陶弘景《名醫別錄》,謂其能“利肝和中”,《本草綱目》謂其能“明目益胃”。中醫認為薺菜性平,味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降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腫痛等。故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
穀雨,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這個季節預示着春的遲暮、雨水增多,也預示着我們即將迎來初夏。穀雨雖然是春季節氣,但是空氣的溫度與濕度都明顯增加,邪濕已經開始對脾臟進行侵襲,每個人都應該通過食補加運動來增強免疫力。(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