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養生 正文

跟着諺語學養生:疾病的凶吉預測及禁忌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健康養生知識小常識

    中醫學認為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人內部的生理病理變化,會通過特定形式表現出來。先民們通過對人體的色澤、聲息、形態等異常變化,用以判斷疾病的發生、發展等變化情況,指導日常生活保健。

    (1)判斷病勢的轉歸

    諺語“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指的是急性病發作的時候,起病迅速,來勢兇險,如排山倒海之勢,而恢復的時候往往覺得病情是不知不覺的消失了。

    在民間中有很多諺語對許多疾病都有過直接的判斷與論述,這種諺語往往可靠、實用,具有很好的實際應用價值。如“癤癢要散”,說明了身上的癤如果出現抓癢感,意味着膿毒已外排,癤病正在好轉。對於瘡瘍來說,不管“瘡大瘡小,出頭就好”,這是因為出頭就表示膿毒已外排,疾病正在恢復中。

��ҵ΢�Ž�ͼ_20200524213143.png

    又比如諺語說“傷筋斷骨一百天”,說明了骨骼的損傷,需要有一百天的時間才能得以恢復。

    (2)判斷病情的輕重

    對疾病輕重的判斷在臨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天若改常,勿風即雨;人若改常,勿病即死”。通過對外表形象的觀察,如果形態失常,往往重病就會發生。對於腹瀉的病人,如果“大便常通,身體勿輕鬆”大便反覆拉稀腹瀉,會耗散元氣,導致全身乏力。所以“好漢招不住三遍稀”。對於外感疾病,胃腸濕熱,腹瀉還是排除毒素的關鍵,所以有“拉不死的痢疾,餓不死的傷寒”。另外牙痛雖然是一個常見的疾病,但是疼痛發作的時候,常常痛不可忍,所以:“牙痛不是病,痛起來沒命”,又比如“落雨怕天亮,病人怕肚脹”,病人久病而突然出現肚脹,這是因為胃氣虛,不能和降,導致機體升降的功能失常二出現肚脹。還有“人怕嗽,田怕漏”,引起咳嗽的原因,在中醫學上的認識是多方面的,《黃帝內經》指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所以說“人怕嗽”。

健康養生知識小常識

    (3)判斷病變的部位

    中醫在辨證的時候非常強調明確病變的部位的重要意義。溫州諺語同樣也是把判斷病變部位放在重要的位置。心痛病(心絞痛)往往因勞累而誘發,如果白天勞累過度,氣血運行不暢,心痛病發作的前兆可表現為全身的睏倦乏力,故諺語說:“白天如犯困,易得心痛病”。

    對於不同的人群,要注意各年紀段生理病理的不同,容易傷及不同臟器而引發不同的疾病。如“老怕傷寒少怕癆”,或“老防傷寒少防痢”,“中年要防傷肝脾”,“男防車前馬後,女防胎前產”,“眼病從手起,腹痛從嘴起”,很有實際意義。

    2、治病中的禁忌

    (1)看病不可隱瞞病情

    諺語:“有病不瞞醫,瞞醫害自己。”在溫州民間諺語中對治療疾病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寓意深刻。告誡病家要對醫生坦陳,不可因為有難言之隱而隱瞞自己的病情,這樣做到頭來損害的只能是病人自己。同樣的道理,“丑病不中瞞醫,瞞醫瞞自己。”

    (2)不可病急亂投醫

    諺語“百病只怕亂投醫”,指在發生疾病時,要保持冷靜,积極想辦法尋找良醫良藥,切不可盲目就醫。告誡人們不要“病急亂投醫,逢廟就燒香。”

    (3)吃藥要忌口

    諺語云:“病人不忌口,枉費大夫手”,又有“吃藥不忌嘴,跑斷大夫腿”。 這裏的忌口也稱為忌嘴,主要是指服藥時的飲食禁忌。服藥期間某些食物會減弱或消除藥物的功能,或產生不良反應,甚至毒副作用。通常在服藥期間要忌食生冷、油膩、腥膻或有刺激性的食品。病情不同飲食的禁忌也有所區別,比如脾胃虛寒的患者,一般要忌生冷或性寒涼的食物;胃熱的患者,要忌辛辣,熱性的食物;皮膚潰爛患者忌辛辣刺激或辛散發物;還有一些特殊的藥物,比如人蔘忌蘿蔔,鱉甲忌莧菜,地黃忌蔥、大蒜等。(四)


-------------------------------------------------------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