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養生小竅門
一、父母生身難生性
諺語“父母生身難生性”,指出了每人性格存在着個體的差異。溫州民間認為人身為父母所生,父母的身體狀況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到了子女,人的性格形成雖然與父母親的性格有關但與自己平時的修為很有關係。
中醫學認為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即《內經・靈樞・本神》篇指出:“生之來,謂之精。”這種精被稱為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與生俱來,是構成胚胎的原始物質,是生命的本源物質。中醫學認為人的精神主要是由父母陰陽兩精化生變化而來,所以《內經・靈樞・本神》雲:“兩精相博謂之神”。但是人出生之後,先天之精依賴後天之精的滋養,也就是說,後天之精以先天之精為基礎,又可賠補先天之精,二者相輔相成,融為一體,藏於腎中,維持着人體生長、發育、壯大、以及決定着人體的衰老與死亡。
100個養生小竅門
如果要保持精神健康,還需要自身不斷的努力,是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所以人出生以後,環境因素對人的個性形成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雖然的父母都是一樣,各個子女之間的性格、氣質等都會有很多的差異。如諺語曰“一個肚皮出,性格不一樣”,強調養生中要做到應人而異,特別是認得心身差異對健康的影響。但是人的個體差異也是由內外環境多息息相關。
二、精神之傷在於心
諺語“精神之傷在於心”,說明了心與人的精神關係密不可分。中醫學認為人的心主宰者人的精神、意識、思維、和情感活動,所以《黃帝內經》中指出“心藏神”,就是指心的這一功能。神在中醫學中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泛指人的一切生命活動的過程,包括了意識、思維、情緒、活動及感知等。二是指人的精神、思維活動。人的情志變化首先是要影響到心,從而影響到五臟六腑的氣機運行,導致臟腑功能的失調,而引起疾病。溫州民間諺語非常重視人的心在健康在養生中的重要意義,指出“樹怕剝皮,人怕傷心”,“心寬強屋寬”,“人怕落魄,鐵怕落爐”等。
諺語指出:“食多傷身,氣多傷神。”中醫學把神分為五種,即魂、神、意、魄、志。這五神分別屬於人體肝、心、脾、肺、腎五臟,也就是魂屬肝、神屬心、意屬脾、魄屬肺、志屬腎。人體要維持正常的生命狀態,有賴於這五種精神活動的共同存在,並協調作用。如《黃帝內經》中說:“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所以“人怕落魄,鐵怕落爐”,五神之中每一項發生問題,都會影響到人的整個精神狀態和臟腑功能。
三、治病必先治神
諺語:“治病必先治神,葯療必先心療。”“治神”就是調神,也就是精神調養,通常又稱為怡神,“心療”就是養心、修心或養性、修性等不同。調神是中醫養生學中重要的內容之一。精神養生是通過調攝精神狀態,調適生活方式以達到怡養心神,保持心理健康,從而達到形神統一,防禦疾病、延緩衰老的作用。形神的統一,是調神的目的。中醫學認為神和以心為主導的五臟關係非常密切,人的情志變化首先是要影響到心,從而影響到五臟六腑的氣機運行,正常的精神活動,可以條暢氣血,提高正氣的抗病能力,所以《黃帝內經》指出:“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在病理情況下導致氣血運行紊亂,臟腑功能的失調,而引起疾病。所謂“樹怕剝皮,人怕傷心”,“寧可身冷,不可心冷”。
諺語“心樂為良藥,神傷致骨枯”,說明了良好的精神狀態對於保持身心健康,預防疾病有着积極的意義,所以調攝精神也是中醫學中重要的治未病的手段和方法。健康的身體具備一切生命活動的功能,良好的精神狀態是是健康的重要標誌。溫州諺語非常重視人的心神在健康養生中的重要意義。(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