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養生 正文

千古民諺,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入亂是儒家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民諺解讀之

  “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入亂是儒家。”這句話反映了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的心態,特別是中國知識分子(士人)的心態。所謂“治世”,就是整個社會平穩發展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依其自然規律而發展,作為社會的管理者(當官的的),最好是順應社會發展的規律(也就是“道”)而行事,千萬不可違反規律而動,最好是“無為而治”。而在“亂世”,時事變幻無常,變化多端,一個人要想心態平衡,就需要有點超脫的精神。而超脫於時事,追求心態的平靜安寧,正是佛家思想的主旨。所以要“亂世佛”。所謂“由亂入治是儒家”,意思是說,儒家的思想是“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儒者,就是要修其身、養其性、管理好家庭事務,從而將國家治理好,進而使整個社會平穩發展。所以說“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入亂是儒家。”是中國社會的千古名言。
千古民諺,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入亂是儒家
  實際上這是講道教,佛教和儒家學說在中國社會不同形態中的作用。

  所謂社會形態不外是天下大亂,是"亂世",天下大治,是"治世",還有就是兩者之間的過渡形態,由亂而治,或由治而亂。一般的,由亂而治是需要一個漸進過程,非常困難的過程。而由治而亂是極其短暫時間中發生的。

  所以作為統治者也注意研究由亂而治的問題,而對由治而亂不去研究,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統治者肯定已經喪失了對社會的控制力,有什麼對策也沒有什麼用了。

  "治世道"是講在一個天下大治的社會環境中,應該是道教和道家的學說其作用的時候。因為道教講究清凈無為,順應環境。

  這種思想是有助於保持社會穩定的。

  "亂世佛"是指在一個天下大亂的社會環境中,應該向佛教中尋求精神上的安慰。因為在亂世的環境中,人的精神是極度痛苦的。俗語說"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同時佛教的教義也有抑制殺戮的作用。

  "由治入亂是儒家"指在一個正在逐步恢復社會秩序的社會中,應該使儒家學說發揮作用。

  因為儒家學說是一個關於社會秩序的學說。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個要求所有社會成員遵從自己社會角色的思想。所以,在由治入亂的時候,宣揚儒家思想,有助於加快社會秩序的穩定。

  這條民諺,實際上是中國的知識精英們對中國社會治亂史在一個角度上的總結。

  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道教,佛教和儒家學說本質上的理解。
千古民諺,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入亂是儒家 


-------------------------------------------------------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