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茶怎麼搭配
通常,如果我們感到有些口渴、尿發黃,表明失水量已有體重的1%,如果你是一個粗心大意的人,挺一挺也可能沒有太大的問題;
若感到嚴重口乾、舌燥、少尿,表明我們身體失水已有2%,出現這種情況后,即使你想忍耐也會不由自主地想找些水來解渴;
若我們感到體能明顯下降、皮膚泛紅、昏昏欲睡、情緒失常、噁心,表明我們身體的失水量達體重的4%,這時即使想喝水的話,恐怕端杯子的力氣都使不上了。
失水6%時,我們在夏天會感覺更熱,在冬天會感覺更冷,稍一運動就會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
失水8%時,我們會感到頭暈目眩,說話時詞不達意,渾身無力,精神紊亂;
身體攝入水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還關乎泌尿系統的健康,而腎臟和泌尿系統與缺水最為相關的疾病當數泌尿系統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堵塞、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和一些感染。
養生茶怎麼搭配
泌尿系統疾病
1.泌尿系統結石
1)腎結石
腎結石的直接原因是由於尿酸濃度偏高,尿酸鹽和鈣元素在腎臟中析出晶體,日積月累,終於形成了比晶體更大的結石,尿路的感染物也會加速腎臟結石的形成。腎結石的根本原因是,身體長期缺水或者飲水較少的人,尿酸濃度高,尿酸鹽在腎內大量聚積造成的。
2)輸尿管結石
輸尿管結石與腎結石的成因大致相同,腎結石有可能會下行到輸尿管內,成為輸尿管結石。
3)膀胱結石
膀胱結石多見於十歲以下的兒童,同樣與腎結石的成因大致相同,輸尿管內的結石也可能下行到膀胱內,成為膀胱結石。
4)尿道結石
尿道結石的成因與腎結石的成因相同或相似,尿道結石也有可能是膀胱的結石下行到尿道內形成尿道結石。
2.泌尿系統感染
在正常情況下,由於泌尿系統有充沛的”水”量經常沖刷着尿路,即使有致病菌也會被及時地沖刷掉,不至於在尿道內繁殖,引發感染;身體缺乏水分時,情況就會截然不同,大量致病菌在尿道內大量繁殖,引起泌尿系統一系列感染。
消化系統疾病
水參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謝廢物的排泄。
大腸內壁可分泌粘液,便於食物殘渣的運行和排泄。身體缺水后,會在消化系統的眾多環節患病,或者有癥狀表現出來,包括:
1.消化不良與疼痛
消化道的疼痛包括胃、十二指腸及泛酸(俗稱燒心)引起的疼痛,它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同時也是人體發出的最重要的缺水信號。
1)水參与食物的消化
首先來看看食物是如何藉助”水”進行消化的。我們喝入胃的水到達腸道並被腸道吸收。90分鐘后,與喝入體內幾乎等量的水通過胃黏膜的腺體層分泌到胃裡面,以消化食物。我們攝入的食物進入胃部后,在胃動力的作用下與消化液(胃酸和酶)充分混合,食物便被分解成細微而均勻的流體,進入腸道作進一步的消化。
2)缺水引起消化道疼痛
消化不良為什麼會引起消化道的疼痛呢?胃黏膜的腺體層上有一層粘液,由98%的水和2%的可吸收水分的”結構”組成,粘液層的下面是分泌碳酸氫鈉的腺體層。正常情況下,胃酸與分泌碳酸氫鈉的腺體層通過中和反應來保護胃部免受胃酸的刺激。在缺水的情況下,高濃度的胃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大量的鹽分,粘液的粘性降低,胃酸就能輕易穿過黏膜層,刺激黏膜,從而引起疼痛。
2.泛酸
泛酸俗稱”倒酸水”,它的直接原因是由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身體缺水造成的。為了清楚地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了解胃對食物的消化和食物的進一步消化受阻這兩個環節入手。
1)胃中食物的消化
胃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的第一道”工序”。食物在胃內被胃分泌的胃液(胃酸、酶)消化,消化后的食物中的小部分水分、小顆粒養分(如酒精、單糖等)被胃吸收掉,大部分呈酸性的”糜”通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再進入小腸。
2)食物消化受阻
胰腺除了分泌胰島素外,還分泌消化酶、調節腸道內的鹼性環境。身體水分充沛時,胰腺分泌大量的鹼性溶液,中和從胃部下來的酸性物質,完成對食物消化的第二道”工序”。但在缺水狀態下,胰腺無法分泌這種鹼性的消化液,幽門自然無法收到對酸性物質”放閘”的指令,反而越收越緊,酸性物質長時間在胃內”逗留”,而賁門(食道與胃之間的閥門)變得越來越鬆弛,胃內酸性物質向上涌,泛酸便發生了。
3.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造成的”這一說法似乎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但是歸根結柢,十二指腸潰瘍是由身體缺水造成的。為什麼呢?
包括幽門螺旋桿菌在內的消化道細菌與人體其實是一種共生關係,我們腸道內天生就存在着這類細菌。身體缺水時,我們的免疫系統處於”虛弱”狀態,這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朋友”便成為了貪婪的敵人,在消化道內興風作浪,引發潰瘍。
4.便秘
我們的大腸擔負着吸收大便中水分的功能,以補充消化道在消化食物的過程失去的水分。當我們的身體缺乏水分時,食物殘渣的含水量相對較少,相應地食物殘渣在腸道內蠕動的速度更慢,在腸道內”遊走”的時間更長,這也給大腸吸干食物殘渣內的水分提供的契機,於是便秘就發生了。在嚴重的情況下,便秘可導致腸炎、排便困難等問題的發生。
呼吸系統疾病
水在呼吸系統中,除了保持呼吸系統內各結構的滋潤外,還有利於肺內的氣體交換、肺內廢物及時排出體外。
在呼吸系統的疾病中,哮喘和過敏是與缺水最為關聯的疾病,而補充水分可以減輕哮喘和過敏的癥狀。
1.組胺與水調節機制
肺在呼吸過程中,要通過呼吸蒸發水分,為了避免水分大量的流失,肺就要分泌可引起支氣管收縮的組胺,以控制水分的過量蒸發,這是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組胺除了具有水分的調節功能外,還負責抵抗侵入的細菌、病毒和外來的化學物質和異體蛋白質。
2.哮喘和過敏與缺水
體內水分量正常時,組胺的數量也保持正常值;當身體缺水時,免疫系統就會產生大量的組胺,從而支氣管的收縮異常,對外來刺激過於敏感,哮喘和過敏症便發生了。
新陳代謝疾病
新陳代謝疾病包括糖尿病、某些心腦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腦血管梗塞等)、高尿酸血症等。其中,糖尿病、高血壓和高尿酸症是與身體缺水最為相關的新陳代謝疾病。
1.糖尿病
1)直接原因
Ⅱ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機體,機體對葡萄糖調節失常,血糖水平呈現時高時低的不穩定狀態。由此我們似乎認為,糖尿病是由於胰腺出了問題。
2)根本原因
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根本原因可能是身體缺水后,大腦在缺水狀態下的非正常應激機制。大腦缺水后,大腦就會封閉葡萄糖的出口,以保留髮揮功能所必需的葡萄糖。若大腦長期缺水,它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葡萄糖來提供能量,另一方面讓葡萄糖代謝轉化生成所需的水分。
3)糖尿病與補水
為了將過量的糖從機體中排出,需要將葡萄糖溶解在水中才能實現。在多餘葡萄糖排出身體的過程中,一個葡萄糖分子要與兩個水分子結合,因此糖尿病患者極容易出現脫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及時地補充水分,對於減輕疾病對身體的危害,避免危及生命的高血糖高滲性非酮症性綜合征(HHNS)的發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2.高血壓
高血壓是由多個因素造成的,其中水分的缺乏是其成因之一,因身體脫水所致的高血壓,我們稱為”原發性高血壓”。
缺水如何引起高血壓?血壓包括心髒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液總量處於一個相對怛定的水平,血壓也處於相對恆定的數值。當我們身體水分流失而造成脫水時,身體細胞要流失66%的水分,細胞外的組織液要流失26%的水分,血液循環系統要流失8%的水分。為了應對流失掉8%的水分給自身造成的困境,毛細血管首先開始閉合,更大的靜脈血管的血管壁也隨之收縮,以保證血液的正常流動,結果,血管壁的收縮導致血壓升高,高血壓就發生了。
肌肉關節疾病
絕大多數肌肉關節疾病與水有關,最常見的肌肉關節疾病包括腰痛、頸椎痛和骨關節炎。
1.腰痛
腰痛的直接原因也是由於身體嚴重缺水造成的。
當我們身體攝入水量充足並經常運動時,椎間關節的水才會被擠壓出來,潤滑關節、支撐上身的壓力。腰部運動時,椎盤空間便產生真空,水通過真空負壓進入其間。若無水進入椎盤空間,脫水椎間盤的中央腔體就會萎縮,關節間無液體潤滑,椎間盤向後滑動,摩擦加大,擠壓局部神經,上身重量要靠周圍的肌肉組織超負荷工作才能支撐起來,就出現了腰椎痛和腰痛。
2.頸椎痛
頸椎痛的直接致因是由於頸椎缺乏運動、錯誤的姿勢或者由於枕頭過高引起的,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頸椎關節缺水造成的。頸部缺乏運動后,頸椎關節的液體被擠壓出去,甚至頸椎間盤錯位,關節內骨與骨之間缺乏液體的潤滑,稍一運動,因摩擦過大或者脊椎韌帶受到異常牽拉而引起頸椎疼痛。
3.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包括風濕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所引起的疼痛與頸、腰椎疼痛的本質是相同的,即缺水導致關節摩擦過大,或由於關節損傷后,關節結構變性的結果,這是缺水損傷的第二個階段,風濕和類風濕關節炎就是由於損傷的第二個階段出現的。
關節一旦缺水,一方面關節軟骨因無關節液的潤滑處於過度磨損狀態,另一方面,關節因缺乏水分,流經關節的酸性物質和毒素無法及時清除掉,關節就會發炎、疼痛甚至因結構變性而變形、壞死。
感冒
1.感冒是身體的反應
首先看看我們為什麼會患感冒呢?因為感冒病毒或細菌侵入我們身體,感染我們身體細胞造成的。
2.感冒康復與補水
一方面,通過水,可以把大量毒素及時地通過泌尿系統、排泄系統和呼吸系統等排出體外,保持體內環境的清潔。另一方面,有了水,身體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功能可以儘快恢復。在細胞已經受病毒或細菌侵害之時,若缺水,細胞新陳代謝就會減慢,細胞的分裂再生相應減慢,相應地身體就沒有足夠的新細胞去替代那些生病或死掉的細胞。這時,如果不及時地補充水分,我們的感冒非但無法儘快痊癒,而且還會加重。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同樣是患感冒,為什麼有的人兩、三天就好了,而有的人卻要拖半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四)
-------------------------------------------------------